促進淋巴細胞增生撲殺癌細胞 吃金針菇能抗癌?
請問林教授,我閱讀一本保健書中提到金針菇的抗癌作用,提到金針菇富含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又具體提到1997香港中文大學研究金針菇含有一種分子量200kDa的葡聚醣可促進淋巴細胞增生;還有中研院的研究說含有一種真菌免疫調節蛋白(fungal immunomodulatory protein-five, FIP-five), 餵食小鼠後會誘導淋巴球產生細胞激素。小弟曾讀您的文章,覺得如此巨大的分子應該是無法被消化道吸收的,那麼這些分子究竟是如何運送到免疫細胞發揮作用的呢?還是直接跟腸黏膜細胞產生反應呢?小弟翻閱一些生理學的書籍,似乎都沒有提供這樣的解說…
的確,網路上可以看到一大堆金針菇抗癌的文章和影片,而這些資訊也都會特別說這是有科學根據的。例如,它們會說是日本某大學,新加坡某大學,香港某大學,台大,中研院,等等的研究團隊做出來的。
一篇2017-1-10發表的《金針菇抗癌,可成功殺死95%癌細胞?》還這麼說:
陽明藥理研究所教授潘懷宗:「有這個多醣體,吃進去之後,可以促進身體所謂自然殺傷細胞的增生而變多,因為它變多、變強了以後,就能夠撲殺身體裡面的癌細胞、撲殺身體裡面的病毒,所以可以造成所謂的預防癌症,或者治療癌症這樣的效果。」
還好,在這一遍金針菇抗癌的浩瀚大海中,很難得地看到一篇算是撥亂反正的文章《別再傳了 吃金針菇抗癌》: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放射腫瘤科醫師郭嘉駿說,多醣體的確在部分動物試驗報告中,證實有抗癌功效,但這是萃取高濃度多醣體所做的動物試驗,民眾吃金針菇無法獲取相同劑量的多醣體,罹癌仍應就醫治療。郭嘉駿表示,吃菇類可攝取多醣體,但經過消化道後分解後,多醣體濃度降低,光靠吃金針菇不可能達到動物試驗的高濃度劑量,且癌症成因複雜,非攝食單一食物就能預防或治療,循正確管道就醫才有機會找回健康。
事實上,第一篇金針菇抗癌的論文是發表於1963年(Flammulin, a basic protein of Flammulina velutipes with antitumor activities)。可是,說起來實在夠可憐,都已經快60年了,到現在連一篇金針菇抗癌的臨床研究論文都沒有。
這60年來,金針菇抗癌的擁護者,一下子說是金針菇裡的A分子抗癌,一下子又說是B分子,一下子又說是C分子。搞了個半天,似乎金針菇裡的每一個化學元素都能抗癌。
但是,就如讀者Eric Chou所說,這些所謂的抗癌化學元素,要嘛就是大分子的醣(聚醣),要嘛就是蛋白質。它們是如何能躲開被消化分解的命運,然後又能穿過腸壁,進入血液循環系統,然後又會神奇地找到癌細胞,然後又會使出什麼絕招把它們殺死?
至於Eric Chou所說的「真菌免疫調節蛋白」(簡稱FIP),我們就來看一篇今年發表的綜述論文。它的標題是Fungal immunomodulatory proteins: characteristic, potential antitumor activities and their molecular mechanisms。
這篇論文是很有系統地把過去幾十年來有關「真菌免疫調節蛋白」做了一個總整理,而其中的這一段話,是最值得引人深思的:
Most researchers studying FIP functions hope that one of them will become a potential new class of pharmaceutical drugs. Our previous study revealed that >600 genes were involved in 96 biotic processes in FIP antitumor action. However, the mechanisms of action are complicated and remain unclear.(大多數研究FIP功能的研究人員希望其中之一能夠成為潛在的新型藥物。 我們之前的研究顯示,FIP抗腫瘤作用的96個生物過程涉及大於600個基因。 但是,作用的機制很複雜,也仍然不清楚。)
96個生物過程!大於600個基因!很複雜!不清楚!
所以,您應該看得出來,要證明「真菌免疫調節蛋白」具有抗癌功效,是有多困難了吧。
而縱然奇蹟出現,取得證明,那也是用「真菌免疫調節蛋白」做出來的,而不是金針菇本身。
要達到每公斤體重每兩天吃10毫克「真菌免疫調節蛋白」的有效劑量(用老鼠做的實驗),您就需要每兩天吃3公斤的金針菇。您吃得了嗎?
總之,金針菇是否真的能抗癌,就讓大學教授有個課題可以申請研究經費,讓研究生有個碩士論文可以寫。至於您,喜歡吃就吃,但可千萬不要太天真,以為只要吃了金針菇,癌就會跟您說掰掰。

科學的養生保健/林慶順教授
版主林慶順是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醫學院的教授(22年,現已退休),擁有40年的醫學研究經驗,及在世界知名醫學期刊發表過近200篇研究論文。版主是用醫學研究及寫作的經驗來經營這個網站,發表基於科學證據的文章,主要目的是要破解流竄於網路的養生保健迷思與誤導。https://professorlin.com/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抗癌成功的人都吃什麼?日名醫教你抗癌飲食8重點
每5位癌友就有1人死於營養不良! 癌症營養補充迷思大盤點
癌症、帕金森氏症,很多是吃出來的!腸胃科名醫提醒:8惡習是禍首
防癌不可少「植化素」!血液腫瘤科醫師教蔬果怎麼吃最好
八成五癌患營養不良 影響療程
八成五癌患營養不良 醫師說不利抗癌
「斷食療法」可以治療癌症嗎?建議遵循飲食6要點
胰臟癌元凶是「糖」!少吃甜就沒事? 1情況風險是別人的6倍
黃豆到底能不能吃?教授告訴你黃豆是致癌還是抗癌
抗癌最關鍵/變瘦、好累、沒胃口 EPA改善慢性發炎
為什麼他不想吃/是對食物恐懼 還是照顧者給的壓力?
化療有6種副作用讓病人胃口差 營養師提供進食解方
罹患癌症有什麼食物不能吃?營養師教你吃對食物抗癌
低醣、優脂、高蛋白避免發炎 近年癌症營養趨勢
避免發炎轉癌 專家提供抗癌餐盤
咖啡可以減緩大腸癌進展? 研究發現:咖啡中的多酚可能具抗氧化和消炎作用
韓柏檉的抗癌餐盤 面對面告訴你
癌從口入不是謠言,是真的! 吃飯時6個習慣超NG,你可能每天都在做
為咖啡正名!研究:每天喝咖啡可提高晚期大腸直腸癌患者生存率,四杯及以上效果更佳
癌友疲憊吃不下別輕忽 身體發炎恐延誤救命
癌友飲食五迷思 醫:吃錯炎值高40個月存活率恐僅一成
飲酒致癌,卻難免小酌怎麼辦?這種方法可以降低風險
香噴噴的燒烤令人難以抗拒,卻暗藏致癌危機 家醫教你3招健康吃!
食品添加物、防腐劑...台灣人罹肺癌 可能是吃出來的
癌症很多是吃出來的!營養專家傳授防癌5秘訣,教你吃這些食物抗發炎
癌症時鐘不斷快轉 營養師提醒多吃蔬果少吃加工品
癌友營養補充可改善化療不適 這個成分詢問度最高
不想加速癌細胞增長 專家提醒飲食6件事絕不能偷懶
癌友新冠肺炎期間 6招飲食提升保護力增加存活率
熱湯、熱茶就是要趁熱喝? 溫度高於65℃等於讓食道癌從口入
猜你喜歡
抗癌成功的人都吃什麼?日名醫教你抗癌飲食8重點
起初只是肩頸痛 婦人不抽菸、無家族史卻檢出罹肺腺癌
結婚2年老公就罹癌!陳月卿:癌症,是包裝很醜的禮物,為我們帶來了幸福感
經實驗認證!一張圖看懂該多吃的防癌食物金字塔
兄弟皆肝癌逝,才發現自己是高危群!他依2準則,讓癌症晚10幾年才來報到
洋蔥!夫為癌妻拜託醫生「這件事」 萬人暖哭:真的嫁對人
大腿骨痠痛 竟是攝護腺癌4期
下背痛查出罹攝護腺癌 放射線治療助他恢復行動
兩次罹癌,復發又骨轉移 歷經四次生死的奇蹟人生!
女子健檢發現甲狀腺結節不處理 5年後惡化為甲狀腺癌
揮別癌症陰影擁抱人生夢想 崔咪:「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沒有目標的活著。」
兩男命運大不同 PSA升高=攝護腺癌?應定期追蹤保健康
別以為不痛代表不嚴重 無痛性血尿3%至6%為癌症
懷特報喜!癌因性疲憊症新藥3月納健保 嘉惠乳癌患者
每5位癌友就有1人死於營養不良! 癌症營養補充迷思大盤點
六旬翁追蹤慢性C肝 及早發現肝癌腹腔鏡手術切除
北榮研究;免疫療法+口服抗病毒藥 治B肝肝癌更有效
我需要進行「遺傳性癌症基因檢測」嗎?專家:3大特徵是罹癌高風險群
擔心疫情不就醫!男腹痛掛急診 竟是大腸癌併發腸穿孔
愛吃牛肉、豬肉易罹大腸癌? 醫爆「超雷4習慣」當心短命
全癌基因檢測/蔡麗娟:5成癌友願自費1~3萬元 進行基因檢測
「癌症因子」藏在生活細節裡 過年期間不忘5大防癌好習慣
美女醫師提醒:口腔潰瘍2周內可癒合 菸檳榔小心口腔癌
醫:糖尿病患罹乳癌風險比一般人高40%
坂本龍一公開確診直腸癌 研究證實這樣吃減少罹癌風險
乳癌細胞為何轉移到肺?中研院破解機轉帶來治療曙光
國人罹癌時鐘加速!女性乳癌飆最快 醫籲定期檢查
臨床實例:現有檢測遇瓶頸 醫師建議及早NGS
抗SARS醫因肝癌逝世15年 女兒撰書憶父籲全民定期篩檢
NGS擬納健保給付 準確性是關鍵
全癌基因檢測/健保署擬給付NGS 近期廣徵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