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目前是僅次於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類死亡原因。世界衛生組織指出,三分之一以上,甚至約一半以上的癌症都是可以預防的。
癌症形成與發展的原因還不完全明了,屬於多因素相互作用,包括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和精神心理因素等。80%的癌症發病是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環境因素所導致。其中,不合理膳食、吸煙、飲酒分別占誘發癌症因素的35%、30%和10%。
癌症的預防措施主要包括控煙、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增加身體活動、減少職業危害和環境汙染等。在癌症的發生發展過程中,膳食因素起著重要作用。
膳食、營養可以影響惡性腫瘤生成的啟動、促進、進展的任一階段。食物中既存在著致癌因素,也存在著抗癌因素,兩者均可以影響癌症的發生。其中,能量、宏量營養素與癌症的關系如下:
1、能量
流行病學資料顯示,能量攝入過多容易引起超重、肥胖。超重、肥胖人群的乳腺癌、結腸癌、胰腺癌、子宮內膜癌和前列腺癌的患病機會高於體重正常者。
超重和肥胖可以用身體質量指數來衡量。身體質量指數即BMI值,在數值上等於體重除以身高的平方。當BMI為24~27時,即可認為是超重,當BMI大於27時,即可判定為肥胖。
2、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在生命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主要包括構成身體組織結構及生理功能,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碳水化合物種類繁多,不同類型的碳水化合物與癌症之間關系不同,例如:
高澱粉攝入人群胃癌和食管癌發病率較高,而這部分人群的蛋白質攝入量普遍偏低。
膳食纖維在防癌方面起很重要作用,通過其吸附腸道內有害物、增加腸內容物容量,使得腸道內致癌物稀釋,減少結腸癌、直腸癌的發病危險。
食用菌類及海洋生物中的多糖有防癌作用,如蘑菇多糖、靈芝多糖、雲芝多糖等有提高人體免疫力作用,海參多糖有抑制腫瘤細胞生長的作用。
3、蛋白質
蛋白質是生命的物質基礎,發揮著重要的生理作用。成人蛋白質推薦量為每公斤體重每天攝入量1.16克,例如一個體重70公斤的成年人,每天需要的蛋白質約為81.2克。蛋白質攝入過低或過高均會促進腫瘤的生長。
流行病學資料顯示,食道癌、胃癌病人發病前蛋白質攝入量比正常對照組低;日常飲牛奶者較不飲用者胃癌發病率低;常食用大豆製品者胃癌的相對危險度低於不常食用者。
相反,有資料顯示,過多攝入動物性蛋白質,會使癌症的危險性升高,如結腸癌、乳腺癌和胰腺癌等。
4、脂肪
流行病學資料表明,脂肪的攝入量越高,結腸癌、直腸癌、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的患病風險就越高。
膳食脂肪的種類與癌症的發生也有關系,飽和脂肪酸和動物油脂攝入的增加可能會增加肺癌、乳腺癌、結腸癌、直腸癌、子宮內膜癌、前列腺癌的患病風險。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