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管新生標靶「餓死癌細胞」 有助抑制婦癌
一般來說,婦癌與肥胖、壓力、老化、晚生、少育、女性荷爾蒙分泌以及環境荷爾蒙汙染等因素有關,由於壓力、生育等因素較難控制,肥胖則可透過減重降低罹癌風險。
有條件列卵巢癌給付
肥胖女性致癌風險偏高,研究證實,如果身體質量指數偏高,則乳癌、卵巢癌及子宮內膜癌等風險就會隨之上升。
在治療上,與乳癌相較,有關卵巢癌及子宮內膜癌的藥物研發進度遲緩許多,所幸原本用來治療大腸癌的標靶藥物「新生血管抑制劑」被證實有助於抑制婦癌。
為此,衛福部食藥署於去年5月核准「抗血管新生標靶」用於卵巢癌,健保署則今年6月將此藥列入卵巢癌給付範圍,條件為接受傳統第一線治療後六個月至一年之間復發者。
類似雞尾酒療法
近幾年,癌症治療領域也出現類似的雞尾酒療法,而「抗血管新生標靶」就像是好吃的湯底,醫師就像是廚師,嘗試放進其他食材(藥物),讓這一鍋食物更好吃。
舉例來說,臨床證實,「抗血管新生標靶」如果搭配化療,就能有效提升整體存活率。近年「抗血管新生標靶」也分別與免疫療法、「免疫檢查點抑制劑」、「DNA修補抑制劑」等合併使用,醫界審慎樂觀期待研究成果。
事實上,「抗血管新生標靶」也被用來治療老年人退化性黃斑部病變,治療效果也不錯。
腫瘤會萎縮死亡
為何「抗血管新生標靶」具有良好的抗癌效果?如果將腫瘤組織當作一顆小樹苗,而癌細胞就像是樹根,必須吸取足夠的氧氣、營養及水分,小樹才能茁壯,而用了這個藥物,能斬斷樹根,讓樹苗逐漸枯萎。
「抗血管新生標靶」可說是抗癌標靶的經典產物,因為血管新生是所有惡性腫瘤的特性,其中又以大腸癌、泌尿道癌最為明顯,一旦新生血管受到抑制,腫瘤就會萎縮死亡。」它的抗癌作用機轉就是「餓死癌細胞」,讓新生血管無法繼續增生,癌細胞得不到養分而生長停滯,且讓腫瘤血管有機會正常化,促使血流正常化,使化療藥物能順利進入腫瘤,強化治療效果。
癌友不要輕言放棄
以卵巢癌為例,晚期患者容易復發轉移,腹部產生腹水而腫脹,也沒了食欲,在使用「抗血管新生標靶」後,腹水明顯消退,胃口也變好了,延長了無疾病存活期。
過去十年,晚期卵巢癌和子宮頸癌並無健保給付的新藥可用,一旦復發,僅有化療一途,健保署有條件給付「抗血管新生標靶」合併化療使用,造福眾多晚期婦癌患者,提醒癌友千萬不要輕言放棄。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不再是「餓死癌細胞」?科學家發現癌細胞沒那麼愛吃糖
為什麼化療會讓身體變虛弱?從戰爭中獲得啟發的治癌「毒藥」
被視為自由基剋星的抗氧化劑 為何在某些時刻反而促發癌症?
輕斷食、生酮飲食助抗癌?權威期刊《Science》有初步答案
重視心臟健康 可降低癌症罹患風險
2021癌症高峰論壇/邰肇玫敘事療法 朱俐靜與身體共處
2021癌症高峰論壇/臨床照護指引 助癌友面向陽光
2021癌症高峰論壇/譚敦慈 用吸油煙機、少清潔劑
2021癌症高峰論壇/客製化網站 守護癌後身心靈
2021癌症高峰論壇/乳癌卵巢癌復發 靠基因大數據預測
2021癌症高峰論壇/不菸不胖 抗癌打底一半靠飲食
2021癌症高峰論壇/抗癌新時代 陸海空包圍夾殺癌細胞
2021癌症高峰論壇/聯合報執董項國寧:從守望到照護
2021癌症高峰論壇/從預防到早篩 殲滅癌威脅
2021癌症高峰論壇/三道防線 抗肺癌超前部署
2021癌症高峰論壇/根除癌症 下波篩檢目標胃癌、肺癌
2021癌症高峰論壇/精準給付 健保邁向新時代
2021癌症高峰論壇/打造台灣醫療產業為下一個台積電
台師大研發新抗癌有機化合物 登上國際期刊封面
2021癌症高峰論壇必知九件事之9/惡病質
2021癌症高峰論壇必知九件事之8/CAR─T免疫細胞療法
2021癌症論壇必知九件事之7/免疫療法
2021癌症論壇必知九件事之6/標靶療法
2021癌症論壇必知九件事之5/消融手術
2021癌症論壇/CAR-T免疫細胞療法 挑戰治癒癌症
2021癌症論壇/抗癌新紀元 海陸空夾殺癌細胞
2021癌症論壇/次世代定序基因檢測 四類癌患最適合
2021癌症論壇/國衛院開發 胰臟癌分子標記準確預測手術後復發率
2021癌症論壇/國衛院長梁賡義:結合數據與用藥 癌症精準醫療啟航
2021癌症論壇必知九件事之4/疾病風險預測模型
猜你喜歡
莫名胃口差、常脹氣小心是胃癌! 醫警告:這些用餐習慣恐增罹癌風險
不再是「餓死癌細胞」?科學家發現癌細胞沒那麼愛吃糖
身體出現6症狀,恐是腎臟快壞了!醫示警:有三高者風險暴增
被視為自由基剋星的抗氧化劑 為何在某些時刻反而促發癌症?
輕斷食、生酮飲食助抗癌?權威期刊《Science》有初步答案
檸檬、芝麻油、無糖優格...就可打造抗癌體質!日本癌症權威獨創「防癌飲食8法」
5年存活率是關鍵!治癌醫曝癌症治療前先做7件事
為什麼化療會讓身體變虛弱?從戰爭中獲得啟發的治癌「毒藥」
抗癌最佳典範!哈佛癌症醫師每天吃什麼預防疾病
天天外食便秘 他洽公順便免費篩檢竟大腸癌第一期超吃驚
50歲女不菸不酒 竟一口氣長出10顆原發性肺癌
女子臉腫脖子脹「高音唱不上去」 就醫檢查竟是肺癌上身
「阿信」編劇淋巴癌逝世 醫師:出現3症狀要及早就醫
便祕7天竟是大腸癌 醫師做大腸支架解病痛
注意身上不尋常黑痣防癌 專家揭多數人忽略的部位
揪「老男人癌」轉移元凶 國衛院領先全球發現攝護腺癌ROR2基因作祟
羅瑩雪乳癌逝世 醫師:這類乳癌3年內復發可能僅活2年
癌友累到不想治?恐罹患癌疲憊!一量表自我檢測
羅瑩雪乳癌病逝/乳房痛和乳癌有關嗎?醫師教你簡單判斷乳房痛原因
大腸鏡檢查會痛嗎?專科醫師一次破解常見5大疑問
你累了嗎?高達92%癌患因治癌而出現癌疲憊
蕭彤雯揪出0期肺腺癌!胸腔科醫提醒留意5不明顯症狀
攝護腺癌早期沒症狀 泌尿科醫師:注意3大危險因子
高燒不退竟是血癌 醫師提醒出現這四個徵兆要留心
2021癌症論壇/晚期肺癌第一線 標靶治療超前部署
只輸北韓!台灣肺癌發生率亞洲第2 抽菸、環汙是危險因子
長年乳頭凹陷想做整形 組織切片化驗卻檢出乳癌原位癌
男子罹泌尿道上皮癌 放射合併化學治療奏效
2021癌症論壇/肺癌治療策略解密 標靶接力延長存活
以為扁桃腺發炎,「韓粉大將」毛嘉慶罹血癌!醫:5個病癥,發病就來勢洶洶
胃癌分期症狀有哪些?專科醫師詳解胃癌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