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滿65歲的古女士,準備退休後要遊山玩水,但最近幾個月斷斷續續乾咳,原以為只是感冒,到醫院檢查才發現在右上肺葉分別有兩顆各2.5公分與1.5公分腫瘤,且在縱膈腔鎖骨下有疑似淋巴結轉移。
古女士經病理切片後,證實為肺腺癌。經核磁共振與正子掃描檢查,腫瘤尚未擴散到遠處器官。醫療團隊建議她同步化學治療與放射治療。但從第三周開始,覺得喉嚨有異物感,甚至到了電療快結束時,火燒心的感覺特別明顯,並伴隨咳嗽的症狀。
面對種種化療、放療引起的不適感,甚至須冒著其他嚴重副作用的風險,古女士是否有其他選擇呢?
根據民國101年的癌症登記,全台新診斷的肺癌病人約有1萬人,占所有癌症新發個案的十分之一。然而,該年死於肺癌的人數,卻占所有癌症死亡人數的五分之一,顯示肺癌不僅是高發生率,且是死亡率相對高的癌症。
根據不同的研究,肺癌第一期的患者,5年平均存活率約為50~70%,第二期約為30~50%,若是第三期則降至約15%。依病理組織學的特徵,肺癌可分為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其中以後者較常見,占了85%,本文僅對非小細胞肺癌進行討論。
肺癌的治療方式因人而異,其中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病人需接受放射線治療。然而,一旦腫瘤在肺門附近,或本身肺功能極度不佳的患者,光子放射治療會有較嚴重副作用。
尤其是肺癌第三期以後的病人,通常腫瘤體積較大,更容易侵犯到淋巴結、大血管與周遭重要器官,如氣管、食道等,而無法開刀治療。若以傳統高劑量的光子放射治療,可能會傷及周邊器官,尤其是食道與肺部。
針對古女士所遇到的種種不適,包括食道發炎(異物感、火燒心)與放射性肺癌(咳嗽),如果採用質子治療,不僅可減少傳統光子放射治療的副作用,還可提高放射劑量以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肺癌的放射治療,往往因腫瘤位置會受到呼吸的影響,使得肺癌的定位較其他部位腫瘤的放射治療,更為複雜。此外,在治療過程中由於腫瘤體積的改變、周遭肺部的發炎反應、肺積水或肺塌陷等情形,這些都需有經驗的臨床醫師,依病人的情況隨時調整。(系列之二)
▍提供優質新聞,還需要你的鼓勵,按讚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