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廖乙臻/台北報導】
胰臟癌患者手術後平均存活率不超過兩年。國家衛生研究院發表最新研究,發現病患腫瘤帶有「十四個基因印記組合」這組基因,平均存活率會小於一年;如果沒有,則平均存活率可達三年以上。
胰臟癌名列台灣十大癌症死因之一,發生率逐年攀升。國衛院癌症研究所副所長陳立宗說,胰臟癌早期多無明顯症狀,因此大部分胰臟癌在初次確診時,多已侵犯至淋巴、血管或其他部位。
陳立宗表示,早期胰臟癌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後常會復發,且術後患者平均存活率不超過兩年。
國衛院癌症研究所主治醫師蔡坤志說,癌症研究團隊發現,胰臟癌患者腫瘤如擁有這組「關鍵基因」,存活期較短,手術後平均存活率小於一年;沒有這組基因的患者,平均存活率較長,可達三年以上。
💪更多健康推薦
‧退休男中1.2億樂透「花不完卻陷惡夢」最後全投保單:不想看到它
‧料理家教只要準備一物「不用加一滴水和油」做出不沾鍋完美煎蛋
‧改不掉習慣難斷捨離?達人4招「不需大丟特丟」也能讓家清爽變大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