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每天吃的保健品是血液變「黏稠」元凶?5個日常NG習慣要小心

最新文章

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看更多

疾病百科

看更多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用藥停看聽

每天吃的保健品是血液變「黏稠」元凶?5個日常NG習慣要小心

保健食品示意圖。圖/Ingimage
保健食品示意圖。圖/Ingimage

聽健康

00:00/00:00

你以為「為了健康」而天天吃的保健品,可能正默默讓你的血液變得濃稠、增加健康風險。日本醫師甲斐沼孟提醒,若忽略生活細節,原本應該幫助身體的習慣,反而可能適得其反。

保健品不是萬能 輕忽恐適得其反

隨著便利商店、藥妝店都能買到各式各樣的營養補充品,許多人會同時搭配維生素、礦物質、魚油、蛋白粉等一起服用。問題在於,保健品本質上是「輔助」,卻常讓人掉入「有吃就安心」的陷阱。

例如,「我有吃綜合維他命,所以不用特別吃蔬菜」、「有吃魚油,就不用吃魚」,這些都是典型的誤解。事實上,過度依賴補充品,不僅無法全面補足營養,還可能導致身體負擔。部分礦物質如鐵、鈣,若攝取過量,會對血管造成傷害,讓血液變得更黏稠。

讓血液變「黏稠」的5大NG習慣

1. 隨意補充保健品

「覺得容易疲勞」、「朋友推薦」、「電視上介紹」就隨便開始吃?這樣的習慣很危險。不同補充品之間可能互相影響,例如鐵和鈣會阻礙彼此吸收,而多種「抗凝血」類補充品(如維他命E、EPA、DHA)同時服用,甚至會增加出血風險。特別是正在服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血藥物的人,更需要醫師、藥師評估後再使用。

2. 水分不足

血液大約有一半成分來自水分,若身體缺水,血液自然會變得濃稠。即使有在補充營養素,也無法順利發揮作用。醫師建議,每天要注意規律補水,尤其是早晨起床後、運動後或泡澡後。喝水以常溫為佳,避免一次大量喝冰水刺激腸胃。

3. 飲食馬虎

「反正有吃保健品」就隨便吃飯,長期下來會讓身體缺乏天然營養素和纖維質。尤其纖維能穩定血糖、膽固醇,幫助維持血液暢通,是保健品無法取代的。若日常飲食以速食、加工品為主,則會加速動脈硬化,讓血液更黏稠。

4. 運動不足

久坐、缺乏活動會讓血液滯留在下肢,增加血栓風險。肌肉本身是幫助血液回流的重要「幫浦」,特別是下半身肌群。建議久坐族至少每小時起身活動一次,伸展或做踮腳尖運動,就能有效促進循環。

5. 長期壓力

壓力會使血管收縮、血流變差,久而久之血液更容易凝結。醫師提醒,壓力無法完全避免,因此需要建立自己的放鬆方式,例如深呼吸、聽音樂、泡澡,或是適度運動,來讓身體回到平衡狀態。

醫師提醒:保健品只是「輔助」

保健品能幫助維持健康,但絕非萬靈丹。想要血液保持暢通,重點仍在於均衡飲食、適度運動、規律作息和充足水分。最重要的是,不要單靠「吃補充品」就覺得萬事無憂。若有慢性病史或正在服藥,更應在醫師或藥師指導下正確使用。

「小小的生活習慣改善,就是避免血管疾病的大步。」醫師強調,想維持血液健康,與其盲目囤積保健品,不如從日常的每一杯水、每一次伸展開始。

營養素 運動 均衡飲食 風險 壓力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