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通常健康正常人的大便是黃褐色軟質條狀,一天排便1~2次。如果原來的大便習慣發生變化,腸蠕動次數增加或過快,排便次數增多,糞便鬆軟稀薄或帶有粘液、膿血或未消化的食物,或是呈現水狀時,即可認定為腹瀉(diarrhea)。
腹瀉可分為「急性腹瀉」及「慢性腹瀉」兩類。急性腹瀉發病急劇,病程多不超過3星期,包括細菌或病毒感染、食物中毒、寄生蟲感染、藥物及飲食不當等引起之腹瀉。慢性腹瀉的病因複雜,病程在兩個月以上或間歇期在2~4週內的復發性腹瀉,可能是小腸吸收不良、腸蠕動紊亂、腸道感染、腫瘤、慢性發炎之疾病、精神疾病、荷爾蒙失調或是某些藥物所引起。
腹瀉發生時,若症狀輕微可給予水份及電解質等支持性療法,避免刺激性食物,通常會自行痊癒,不一定要用藥。若是無法耐受腹瀉症狀,可依症狀輕重給予單一藥品或多藥併用治療。抗生素使用於治療細菌感染造成的急性腹瀉,但對於非感染性腹瀉其實並無效用,而且抗生素殺菌,也會影響腸道內益生菌群,增加細菌的抗藥性,或續發偽膜性腸炎,應遵照醫師指示做糞便檢查評估是否使用抗生素。
腹瀉藥物的選擇需考量是感染性或是非感染性,簡述如下。
適用於急慢性腹瀉、感染性腹瀉,例如鉍鹽類。可在發炎的腸粘膜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兼具消炎與抑制分泌功能。副作用是腹脹或便秘。鉍鹽類藥物對於水楊酸及阿斯匹靈過敏者不宜,也可能使糞便變硬或變灰黑色。
適用於急慢性腹瀉、非感染性腹瀉,其中較強的藥物成份為Loperamide。此類藥物可抑制腸道蠕動,延長食物在腸道中的時間,減少排便體積,增加糞便濃稠度,進而緩和腹瀉。長期使用可能會發生便秘、腹痛、腹部不適、口乾、噁心、頭暈、疲倦及過敏反應,小孩發生副作用的情形比成人更顯著,兩歲以下小孩不建議使用。用於急性腹瀉不得超過48小時,亦不建議用於伴隨發燒的痢疾性腹瀉與抗生素引起的腹瀉,因為會延長病程。另外,解痙攣劑類的藥物可減緩腸胃道的蠕動,可緩解腹瀉症狀及痙攣痛,但會有口乾、排汗困難等副作用,不建議使用於孩童。
吸附劑是最安全的止瀉劑,適用於輕度急慢性腹瀉、感染性腹瀉,高嶺土、果膠、矽酸鋁和活性碳等皆屬此類。可在發炎的腸道內非選擇性吸附水分、細菌和毒素,並附於腸粘膜上,兼具收斂與保護,減緩刺激,達到止瀉效果。副作用是腹脹及便秘,因其吸附作用會影響其他藥物發揮藥效,因此服他藥需間隔一到二小時。
中藥製劑類止瀉劑:
市面上含中藥成份的非處方止瀉藥常用藿香正氣散加減方,此方具有抗菌、緩解胃腸平滑肌痙攣及調整腸胃功能,用於治療急性腸胃炎與感冒引起之吐瀉。另外有些是含有葛根、黃芩、黃連等中藥的製劑,適用於急性腸胃炎、細菌性痢疾及感冒引起之腹瀉。
益生菌在腸道中的自然繁殖,可抑制病原菌的生長,保持腸道正常功能,此類製劑多數會受抗生素破壞,與抗生素不宜併服,目前對輪狀病毒引發之病毒性腹瀉效果比較明確。有些益生菌類製劑須冷藏,務必特別注意貯存環境。
腹瀉時該注意甚麼?民眾發生腹瀉時並不一定會尋求醫師診斷治療,而是到社區藥局購買非處方藥物自行服用。腹瀉可以將腸道內的有毒物質和致病菌隨著糞便排出體外,事實上對於人體具有保護作用,所以開始腹瀉的前幾個小時,不要任意使用止瀉藥。指示藥類的止瀉劑只適用於暫時緩解輕、中度急性腹瀉,能將症狀持續時間縮短。持續性劇烈腹瀉和長期慢性腹瀉會導致體內失去大量水分、電解質和營養物質而造成電解質紊亂、酸鹼平衡失調、脫水、營養不良和全身衰竭。若腹瀉伴隨發燒、嘔吐、全身倦怠、四肢無力、暈眩、血便的情形,可能罹患了急性腸炎或其他傳染病,應立即就醫診治,不宜自行用藥。
另外,排便頻繁者,因頻頻擦拭,再加上糞便刺激,導致肛門皮膚黏膜受損,引起瘙癢、疼痛與感染,可以塗抹含表面麻醉劑的痔瘡藥膏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減輕疼痛,防止感染。民眾在藥局購買成藥或指示用藥,務必詳細對藥師說明自己的症狀,請藥師推薦適合的藥品。腹瀉的根本預防在於個人衛生,飯前便後務必洗手,不吃腐敗變質的食物,才可以避免感染性腹瀉。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台灣藥事資訊藥師公會全聯會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PharmacistAssociations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