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健康知識+

15個小問題測你是不是「易寒體質」日醫曝早晚該做哪些事對抗寒冬

寒流來襲注意保暖。本報資料照片
寒流來襲注意保暖。本報資料照片

聽健康

00:00/00:00

這些年來,在日本「溫活」這個詞彙受到關注,主要指的是保持身體溫暖的活動,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具體該怎麼做。日本預防醫療中心的醫師德永理衣解釋身體容易發冷的原因,並介紹可以立即實踐的溫活行為,讓您在寒冷冬天保持溫暖與健康。

導致身體發冷的原因是什麼?檢查易寒程度

導致身體發冷的原因很多元,包括寒冷環境、血液循環不良、新陳代謝降低、肌肉量減少、荷爾蒙影響、壓力或焦慮等心理因素等。發冷分為「末端發冷」和「內臟發冷」兩種類型,其中末端發冷主要由血液循環不良引起,內臟發冷則是因為內臟本身的溫度下降所致。

當體溫下降1℃時,免疫功能可能降低約30%,因此容易感染疾病。在像2024年這樣氣溫變化劇烈的冬季,特別需要注意保暖活動(溫活)的重要性。

有許多人不知道自己是否屬於容易發冷的體質,以下問題請以「是」或「否」回答,測試你的易寒程度:

1.感覺手腳冰冷且難以暖和。

2.即使是夏天,在冷氣強的地方也會覺得冷。

3.起床時感覺被子是冰涼的。

4.體溫經常低於36℃。

5.傍晚時分容易腳腫。

6.喜歡喝冰飲料或吃冰淇淋。

7.通常不泡澡,只用淋浴解決。

8.感到缺乏運動。

9.飲食中感覺蔬菜攝取不足。

10.因減肥而極端節食的經驗。

11.長期感覺肩膀或頸部僵硬。

12感到冷時容易腹瀉。

13.被診斷為貧血或經常感到頭暈。

14.睡眠淺,早晨起床仍感疲勞。

15.經常感到壓力大。

‧回答「是」的數量

5個以下:易寒傾向不嚴重,但仍需注意季節交替和健康狀況,適時進行保暖活動。

6~10個:可能存在易寒問題,建議在日常生活和飲食中加入溫暖身體的方式。

11個以上:易寒程度可能較嚴重,除了自我調理外,也建議諮詢醫師或專家,尋求改善體質的方法。

日常的易寒對策

推薦給以上測試中回答「是」達到6個以上的人一些簡單易行的保暖活動日常計劃:

早餐吃溫熱稀飯能溫暖身體。記者王慧瑛攝影/報系資料照
早餐吃溫熱稀飯能溫暖身體。記者王慧瑛攝影/報系資料照

早晨的例行公事

‧起床時喝熱飲喚醒內臟

喝一杯溫水或薑水,有助於溫暖內臟並促進新陳代謝,可以在起床後或還在被窩裡時飲用。

‧起床後做簡單伸展或廣播體操

促進夜間停滯的血液循環,讓身體暖和起來。推薦動作包括貓牛式(Cat-Cow)或腳踝轉動。(註:貓牛式是由「貓式」與「牛式」組合而成,貓式就是像貓咪伸懶腰一樣,一節節弓起身體的活動脊椎;而牛式則是像牛抬頭挺胸,背部下壓。)

‧早餐加入溫熱食物

例如湯、粥、燙青菜等。推薦食譜是「薑汁雞肉丸根菜湯」,使用雞絞肉、薑、長蔥、胡蘿蔔、白蘿蔔、牛蒡和昆布高湯製作。

‧注重防寒措施

清晨體溫低,容易感覺寒冷。可重點保暖頸部和腳部,使用圍巾、毛襪或保暖內衣等。

泡腳示意圖/123RF
泡腳示意圖/123RF

‧晚上的例行公事

‧回家後先暖和腳部

泡腳10分鐘(38~40℃)可改善全身血液循環,或使用熱水袋暖腳或腰部。

‧放鬆時洗個熱水澡

浴溫建議38~40℃,全身浸泡15~20分鐘,並於睡前90分鐘完成入浴,有助於提升睡眠品質

‧睡前輕鬆伸展

伸展放鬆肌肉,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良好的睡眠。

‧喝溫熱飲料

避免含咖啡因的飲品,選擇草本茶(如洋甘菊、路易波士茶)、熱牛奶或薑湯(可加蜂蜜)。

‧調整睡眠環境

使用電熱毯預先暖床,但睡覺時關掉。選用羊毛或搖粒絨材質的被套,保持室溫在18~22℃。

‧夜間保暖用品

使用腹部保暖帶保護內臟,或穿戴腳踝保暖套提高全身溫度。

最後德永醫師提醒:「溫活應從自己做得到、不過度勉強的方式開始,最後逐漸養成習慣。」此外,若易寒症狀嚴重,可能隱藏貧血或荷爾蒙異常等疾病,建議盡早就醫諮詢。

資料來源/Walker plus

血液循環 睡眠品質 體溫 新陳代謝 壓力大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