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23歲男子右側鼻經常流鼻血 醫一查已是鼻咽癌第四期…曝早期症狀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健康知識+

從療法變詐術!教授解析安慰劑效應及藥物和安慰劑有什麼區別

林慶順教授(科學的養生保健站長)

示意圖
示意圖
圖/ingimage

聽健康

00:00/00:00

一位許姓讀者在2023-9-10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詢問:

「有一個關於安慰劑的問題放在心裡一段時間了,忽然想到可以請教林教授:既然安慰劑效應是已經被確認的,是否有人研究如何擴大安慰劑的效益?如果我販賣高價藥品,或是強調神蹟,導致買藥的病人或信徒信心滿滿,所以安慰劑效應發威而痊癒,這不是也很好嗎?這樣我還算是騙子嗎?印象中有見過癌症藥物只有10-20%的療效就可以上市,對於這類癌症,安慰劑效應如果能提升到10-20%,不也該視為是一種合理的療法嗎?謝謝教授沒有嘲笑我的問題。」

有關「是否有人研究如何擴大安慰劑的效益」這個問題,答案是肯定的。事實上有關如何利用安慰劑效應來改善健康,在過去30多年來已經有非常大量的研究。請看1994年發表在頂尖醫學期刊Lancet的Harnessing placebo effects in health care(在醫療保健中利用安慰劑效應)以及2020年發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Education(美國藥學教育期刊)的Harnessing Placebo Responses to Improve Health Outcomes(利用安慰劑反應來改善健康結果)。

至於讀者所問的「如果我販賣高價藥品,或是強調神蹟,導致買藥的病人或信徒信心滿滿,所以安慰劑效應發威而痊癒,這不是也很好嗎?這樣我還算是騙子嗎?」,我必須先解釋「安慰劑」是如何定義。

Fabrizio Benedetti醫生是意大利都靈大學(University of Turin)醫學院神經科學系的教授。他研究安慰劑效應已經將近30年,並且發表了158篇收錄在PubMed的相關論文,可以說是這方面的權威。他在2022年在醫學期刊Clinical Neuropsychiatry(臨床神經精神病學)發表一篇編輯評論DRUGS AND PLACEBOS: WHAT’S THE DIFFERENCE?(藥物和安慰劑:有什麼區別?),而其中的第一段是:「定義一個藥物並不困難。 它是一種傳遞到身體並通過作用於一個或多個生化途徑產生生物效應的分子,例如, 通過與受體結合或通過改變酶的活性。 安慰劑的定義則是複雜得多。 通常,它被定義為不具有藥理作用的惰性物質。 然而,這是一個非常膚淺和草率的定義,因為安慰劑是由許多成分組成的,例如文字、儀式、符號和含義。 因此,安慰劑不僅僅是惰性物質,而是在一系列感覺和社會刺激中施用,告訴患者正在接受有益的治療。 事實上,安慰劑是治療行為的整個儀式。」

Fabrizio Benedetti醫生在同一年也在醫學期刊Annual Review of Pharmacology and Toxicology(藥理學和毒理學年度回顧)發表Thirty Years of Neuroscientific Investigation of Placebo and Nocebo: The Interesting, the Good, and the Bad(安慰劑和反安慰劑三十年的神經科學研究:有趣的、好的,和壞的)。

這個標題裡的Nocebo是翻譯成「反安慰劑」,而原因是,相對於安慰劑是會產生有益的結果,反安慰劑是會產生有害的結果。

有關「反安慰劑」的案例是多不勝數,例如最近非常夯的減肥神藥Wegovy(在台灣叫做「瘦瘦筆」)。請看我發表的減肥新藥以及減肥神藥,自殺風險

這款新藥在做臨床試驗時被發現會產生胃腸道方面的不良副作用,包括噁心,腹瀉,嘔吐和便秘。這些副作用的發生率在治療組是74.2%,而在安慰劑組竟然也高達47.9%。也就是說,將近半數接受安慰劑治療的人竟然也會出現不良副作用,而這就是所謂的「反安慰劑效應」(Nocebo Effect)。

在上面那篇論文的標題裡您也會看到The Interesting, the Good, and the Bad(有趣的、好的,和壞的),而意思是,30多年來「安慰劑」和「反安慰劑」的研究已經挖掘到一些有趣的現象以及一些好的影響(例如用安慰劑來治療精神疾病和疼痛),但是同時也造成一些壞的影響。有關壞的影響,Benedetti醫生是這麽說:「在過去的幾年裡,用安慰劑效應這類研究來證明他們奇怪的醫療手法的非醫療組織和治療師的數量有所增加。 他們的主要理由是,任何提高患者期望的醫療手法都是可以接受的,因為它可以激活那些硬科學證明可信的安慰劑機制。 關鍵的一點是,當硬科學開始研究安慰劑效應時,它無意中允許非科學思維發生轉變。 江湖騙子和江湖醫生越來越意識到,他們不尋常且常常怪異的干預措施可能會產生安慰劑效應。 在許多情況下,他們不再對證明他們的偽干預措施如何或是否有效的試驗感興趣; 相反,他們根據強烈的安慰劑效應來證明其使用的合理性。更令人擔憂的是,他們聲稱的疾病,例如癌症和傳染病,以及使用這些未經證實的干預措施所造成的危害。 顯然,安慰劑抗生素不能殺死引起肺炎的細菌,安慰劑避孕藥也不能防止懷孕。 同樣,沒有科學證據表明安慰劑對抗凝劑和抗血小板藥物等藥物或骨質疏鬆症或許多心血管疾病等疾病有作用:對安慰劑不敏感的疾病是多不勝數。」

從這段話可以看出(1)雖然安慰劑的確是對某些疾病(尤其是疼痛)具有療效,但很不幸的是,這種效應已經被很多江湖術士用來正當化他們從事的詐騙性醫療行為,(2)儘管這些江湖術士會聲稱他們的秘方可以通過安慰劑效應來產生療效,但事實上有非常多的疾病是不可能用安慰劑來治療的(例如細菌性肺炎、骨質疏鬆、心血管疾病),而安慰劑也絕無可能可以防止懷孕或血液凝固 。

所以,對於讀者所問的「如果我販賣高價藥品,或是強調神蹟,導致買藥的病人或信徒信心滿滿,…不也該視為是一種合理的療法嗎?」,我的回答是:「不該,因為這種療法大多是無效的,而且會阻礙患者尋求真正有效的療法。更可怕的是,江湖術士的療法可能是會致命的。」

最後,對於讀者所問的「對於這類癌症,安慰劑效應如果能提升到10-20%,不也該視為是一種合理的療法嗎?」,我的回答是:「正規醫學不可能會做安慰劑治療癌症這樣的臨床試驗,因為這是不道德的,所以我們永遠不可能會知道安慰劑效應是否能提升到10-20%。可以肯定的是,江湖(民俗)療法是會致命的,請看民俗療法: 治癌還是治命。」

原文:安慰劑效應:從療法變詐術

責任編輯:辜子桓

安慰劑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