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常春月刊
聽健康
許多人千盼萬盼就是要等冷冷的天,和朋友相揪去吃薑母鴨、麻油雞還有麻辣鍋,但這些燥熱食物人人都可以吃嗎?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婦科主治醫師張馨慧表示,較燥熱的食物可暫時祛寒但無法治本,雖然寒性體質適量攝取無大礙,但熱性體質者吃了小心體內火越燒越旺,有上火風險。建議民眾可以先在家中做一些簡易測驗,測試自己較偏向哪一類體質再行動。
體寒、體熱 兩招教你簡單判別
張馨慧醫師提供兩簡易測驗幫助判別:
(1)口渴時第一時間想喝冰、冷水還是溫、熱水?
(2)吃紅棗、喝薑湯之後有無口乾舌燥?
喝水習慣喝冰、冷水及吃紅棗、喝薑湯後感到口乾舌燥的人,很有可能為熱性體質,或為陰虛內熱。陰虛代表身體津液、血液較缺乏,在體內運輸之輸布能力不佳,因此即便喝水,仍會覺口乾舌燥且時常伴隨皮膚乾癢現象。另外,張馨慧醫師指出,現代人因生活作息較不規律,日夜顛倒,晚上五臟六腑沒有好好休息,臨床上觀察到陰虛內熱體質的人較多,要更加注意。
這兩類族群吃熱性食物就像火上加油,張馨慧醫師補充,上火症狀就中醫來說可分為心火造成之嘴破、煩躁、失眠、易冒痘痘;胃火、肝火帶來之口苦、口臭;腸火引發之大腸秘結,呼籲民眾別因天冷想祛寒反導致其他健康問題。
調整烹調方式 體熱還是能吃「麻油雞」
熱性體質不是就不能吃麻油雞,換個做法更健康!張馨慧醫師分享,麻油雞燥熱是因先以麻油快炒過才煮,如能避開此步驟,燉煮雞湯後淋上麻油或以苦茶油來替代,可減少燥熱性又不失香氣。
另外一個方式是加進白蘿蔔一起煮,以中醫論點而言,白色食物「入肺」,冬天吃蘿蔔可止咳化痰潤肺、去體內虛火,因此冬天進補熬煮熱湯可配蘿蔔避免上火。
祛寒要從根本補起 「這些食材」入菜加分
哪些食材可真正祛除體內寒氣?張馨慧醫師整理以下幾種:
(1) 乾薑
含薑酮、薑烯酚及薑辣素等,可促進血液循環,讓人由胃一路暖到四肢,也可協助抑制體內炎症反應,有利維持心血管健康。
(2) 肉桂
可幫助胃腸蠕動,排除消化道內的積氣,並加強消化功能及減緩胃腸痙攣性疼痛,同時補元陽、暖脾胃、除積冷、通血脈、利關節。冬天許多人有關節冷痛問題,可以熱水沖泡肉桂粉,當作茶飲;因肉桂本身為香料,加到咖啡、甜點、熱湯或料理內也都很適合。
(3) 羊肉
羊肉味甘且性質較溫熱,可溫中暖腎、益氣補血、補虛抗寒,對手腳冰冷及面無血色這類寒性體質有幫助,適合當作秋冬補身食材。
(4) 烏骨雞
中醫認為黑色食物「入腎」,而冬季正是補腎的好季節,因此可以攝取烏骨雞這類富含蛋白質且低脂肪的食材。
(5) 牛肉
牛肉性質較偏熱,鐵質含量較高,會增加血紅素,改善血液循環、血液不足等問題,且安中補脾,虛寒的人也可以吃,如手肘、膝蓋以下常覺冰冷的人可以多吃牛肉。
除此之外,張馨慧醫師說,核桃和栗子這類溫補食材,還有富含黏蛋白與消化酵素,可幫助消化同時有「天然補腎藥」之稱的山藥,都是冬季適合拿來補身的天然食材,民眾下廚時可多加利用。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吃完薑母鴨、羊肉爐失眠、嘴破小心上火! 醫點名必加「10樣食材」降燥助消化
·吃鍋進補小心鈉含量比熱量可怕! 「5口味湯底排行」:第1看起來很清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