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健康知識+

好朋友生理期會同時來?流傳已久的都市傳說揭密

林慶順教授(科學的養生保健站長)

婦女會因為長期相處而在不知不覺中互相調整月經來潮的時間,從而使得月經逐漸趨於同時出現,真的嗎?
婦女會因為長期相處而在不知不覺中互相調整月經來潮的時間,從而使得月經逐漸趨於同時出現,真的嗎?
圖/ingimage

讀者Whitney在2021-4-13 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詢問:

教授您好,在很久之前就聽說過「月經會傳染」的說法,我很好奇是不是真有這回事,但實際搜尋網路資料卻眾說紛紜,想麻煩教授為我解答一下,謝謝您!

<br />圖/取自科學的養生保健

圖/取自科學的養生保健

「月經會傳染」聽起來當然是很荒唐,但它並不真的是謠言,而是被刻意扭曲,以便於製造詼諧氣氛的民俗說法。它事實上是源自千真萬確的醫學名詞Menstrual synchrony,只不過正經的翻譯應該是「經期同步」或「月經同步」,而真正意思是,婦女會因為長期相處而在不知不覺中互相調整月經來潮的時間,從而使得月經逐漸趨於同時出現。

這種現象也被稱之為McClintock Effect(McClintock效應),因為首次報導此現象的人是Martha McClintock。此人是在1947年出生於加州,然後到著名的女子學院Wellesley College念大學。很了不起的是,當絕大多數大學生都還在「由你玩四年」的時候,她就一個人開始做研究,然後在1971年,近乎奇蹟地以一個僅僅是學士學位的人(才剛畢業),就在頂尖的科學期刊Nature(自然)發表了Menstrual Synchrony and Suppression(經期同步與抑制)。

不過,其實她的研究是非常簡單。她的研究對象就是135位她的學校Wellesley College宿舍裡的學生。她在學期開始,學期中間,以及學期末詢問這些學生她們月經來潮的日子。她也問這些學生跟其他學生之間的親密程度,然後將她們分為室友組,密友組,和隨機組。結果她發現,室友組和密友組的來潮日間隔從學期開始時的7到10天縮短為在學期末的3到7天,而隨機組的來潮日間隔則幾乎沒有改變(從6到14天變成5到15天)。也就是說,室友和密友的來潮日隨著時間逐漸趨於同步,而非室友或密友則無此現象。

McClintock在論文的結尾解釋經期同步之所以會發生,有可能是因為人類也會分泌pheromone(費洛蒙,信息素)。可是,儘管費洛蒙的釋放和接受是普遍存在於動物界,但人類是不是也有這種能力卻一直是有爭議。所以,為了證明費洛蒙會導致經期同步,27年後(1998年)McClintock總算給了一個交代。

她和她的博士班學生Kathleen Stern在1998年又在科學期刊Nature發表了Regulation of ovulation by human pheromones(人類信息素對排卵的調節)。她們分別收集了9名女性在卵泡期(排卵前)和黃體期(排卵後)腋下的分泌物,然後塗抹在20名女性志願者的鼻孔下方(你會願意志願嗎?)。結果,卵泡期的分泌物使志願者提前2天來潮,而黃體期的分泌物則令志願者推遲2天來潮。所以,McClintock就說這個結果是人類信息素的確鑿證據,同時也是經期同步潛在機制的確證。

但是,密西根大學的人類學教授Beverly Strassmann在隔年就發表Menstrual synchrony pheromones: cause for doubt(經期同步信息素:令人生疑)。她說:「Stern 和McClintock最近發現的《人類信息素的確鑿證據》和對《經期同步潛在機制的確證》確實讓人刮目相看。但是,他們忽視了方法論上的批評和對McClintock原始報導以及隨後研究的否定。 當考慮到錯誤的統計方法時,很少有經驗證據表明經期同步的現象首先存在。」

事實上,McClintock本人從1971年出道,到2017年退休,46年的漫長研究生涯裡總共也就只發表了1971年 和1998年這兩篇有關經期同步的論文。倒是有一對父子檔的研究團隊反而成為經期同步這個理論的最大推手。

Leonard Weller是以色列Bar-Ilan大學的社會學及人類學教授,而他的兒子Aron則是同一大學的心理學教授。這對父子檔從1992年到1999年總共發表了13篇有關經期同步的論文。他們的第一篇論文是1992年的Menstrual synchrony in female couples(女性夫婦的經期同步)。他們說:「已發現住在一起的婦女的月經週期可能是通過社交和信息傳遞機制而同步的。 在20對女同性戀婦女中檢查了這種現象的程度。 同步非常頻繁,一半的對像在伴侶來潮的兩天內就出現月經。 與同步程度有關的因素包括相互活動,友誼和月經規律。」

可是,隔年卻有另一個團隊發表No evidence for menstrual synchrony in lesbian couples(沒有證據表明女同性戀夫婦的經期同步)。這項研究共調查了29對同性戀婦女,而結果是沒有經期同步的現象。

事實上,第一篇對經期同步提出質疑的論文是發表於1991年,請看Two studies of menstrual synchrony: negative results(經期同步性的兩項研究:陰性結果)。這篇論文的第一作者是密蘇里大學的人類學教授Clyde Wilson,而他在隔年又發表A critical review of menstrual synchrony research(對經期同步性研究的批判性評論),指出McClintock那篇1971的論文存在三個錯誤:(1)一個隱含的假設,即隨機配對受試者的月經發作之間的差異在連續發作中隨機變化;(2)確定受試者之間初始發作絕對差的錯誤程序;以及(3)排除沒有研究設計所指定發作次數的受試者或某些發作的受試者。

為了節省篇幅,我就只解釋第一個錯誤。Wilson教授指出,McClintock的研究是基於一個模糊的看似合理的假設,也就是「在隨機比較兩名女性的來潮日間隔時,這個差值是隨機分佈的」。但Wilson教授用計算顯示,就算找出若干對完全不相干(沒住在一起)的女性互相比較月經來潮日的間隔,由於每個人的周期長短不同,其中有一半左右都會趨向同步。尤其是當實驗人數較少,統計時間較短的時候,趨於同現象就會更為顯著,而大多數經期同步的研究就都是樣本小,時間短。

有關經期同步的研究,最後的三篇論文都是發表於2006年:

Women do not synchronize their menstrual cycles(婦女不會同步她們的月經週期)。這項研究首先分析了186名居住在同一宿舍一年以上的中國婦女的月經週期數據,發現她們並沒有發生經期同步的現象。其次,它分析了McClintock那篇1971年論文的數據,發現所謂的經期同步其實是隨機發生的。

Menstrual synchrony: Fact or artifact?(經期同步:事實還是人為?)。這項研究共招募了99名婦女,其中36人是兩人組,另外63人是則三人組,但是她們都沒有出現經期同步的現象。

Do human menstrual-cycle pheromones exist?(是否存在人類月經週期信息素?)。這項研究分析了所有有關月經週期信息素的論文(共8篇),發現它們都有嚴重的問題,所以結論是,月經週期信息素的存在值得懷疑。

所以,2006年這三篇論文應該可以說是為經期同步這個理論畫下句點(註:月經的英文是Period,而句點的英文也是Period,所以,您應當知道「畫下句點」的意思了吧)。

至於「月經會傳染」,就請大家不要再傳下去了。

原文:月經會傳染嗎

經期 月經 排卵 費洛蒙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