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家家戶戶都有空調、風扇,晚上睡覺壓根不怕熱。但奇怪的是,卻有不少人偏偏白天不出汗,夜裡不熱卻汗一身。
60多歲的沈大爺平時身體良好,不抽煙也不喝酒,但某段時間常常咳嗽,還半夜出汗。到醫院一查,體溫37.8℃,竟然是感染了肺結核。
這種奇怪的半夜出汗症狀,我們叫做盜汗。有人說盜汗是因為濕氣重,真的是這樣嗎?為什麼肺結核也會引起盜汗?
一、什麼是盜汗?不同症狀要分清
人體皮膚受到交感神經調控,隨時通過分泌汗液來散熱和代謝,氣溫高時每天的出汗量約為300g,運動時可以提高10倍。很多人都會把盜汗當成普通出汗,從而忽略了身體異常。
1、盜汗:睡眠狀態出汗
盜汗指的是入睡後無緣無故出汗、醒來後停止的現象,其發病率能達到11%~41%。
輕度患者多在凌晨或睡醒前1~2小時內出汗,睡醒後不出汗,也沒有其他不適感。中度患者入睡後不久會出汗,但醒來後再入睡則不會出汗,有口乾舌燥、全身潮熱的感覺。
重度患者剛入睡或醒後再次入睡時,全身都會大量出汗,把睡衣、被褥濕透,還伴隨有明顯的心煩、咽乾、潮熱、顴紅、頭暈、乏力、疲憊、小便赤黃、便秘等症狀。
2、多汗:頻繁地大量出汗
多汗症指的是持續性的頻繁出汗,出汗量異常多。主要病因有2種,一是疾病引起的全身性多汗,比如感染髮熱、糖尿病、甲亢、內分泌失調等;二是先天性局部多汗,常見部位有手掌、腋窩、腳底等,多受遺傳因素影響,青少年群體高發。
3、自汗:活動時異常多汗
自汗患者多是久坐不動、缺乏鍛煉、體型消瘦的亞健康人群,稍微一活動就會大汗淋漓,同時還有畏寒怕冷、氣短乏力、精神不濟、面色蒼白、貧血、免疫力低下等伴隨症狀。
二、盜汗說明濕氣重?6大病因不可忽視
不少人會把盜汗和濕氣聯繫在一起,認為是濕氣太重引起了津液失調,才會長期盜汗,這也許有一定道理。然而短期內突然出現的盜汗,則首先要考慮是不是某些疾病的徵兆。
1、惡性腫瘤
腫瘤初期時容易引起炎性反應,比如持續的低燒發熱、某個部位的脹痛、免疫力紊亂等,都可能刺激到控制發汗的交感神經,出現局部的盜汗現象。
其中淋巴瘤患者盜汗現象最多,大約25%的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會持續低熱和盜汗,通常還有疲勞、瘙癢、飲酒後患處疼痛、體重下降超過10%等。
其他如前列腺癌、腎癌和生殖系統腫瘤,也可能會出現盜汗。另外,胰島素瘤患者在夜間容易有低血糖,也經常引起盜汗。
2、感染性疾病
一些慢性感染性疾病常以盜汗為首發症狀,其中結核病的發病率更高。調查發現,約46%~62%的結核病患者有盜汗的症狀,其中29%的人會持續盜汗2週。
除了盜汗,結核病同時會伴隨著咳嗽、疲勞、發熱、體重減輕、胸痛、腹瀉、咳血等症狀。
其他的一些感染性疾病,比如布魯桿菌病、艾滋病、心內膜炎、骨髓炎、化膿性膿腫等,也常有盜汗症狀。
3、神經系統疾病
由於出汗受神經調控,所以神經系統病變容易引發盜汗,比如脊髓神經受損、自主神經病變等。神經受到刺激時就容易有頭暈、心悸、盜汗、血壓升高、血管收縮或賁張等不良反應。
4、內分泌疾病
盜汗是一些內分泌疾病的主要特徵,比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等。由於內分泌系統較為複雜,所以遇到不明原因的盜汗,需先檢查一下甲狀腺激素、血壓、心率、肝腎功能指標等。
5、藥物因素
盜汗是很多藥物帶來的副作用之一,比如部分止痛藥、感冒藥、抗抑鬱藥、降血糖藥、激素類藥物等,有時會引起低熱、多汗反應,如果是在睡前服藥就可能出現盜汗。
6、女性更年期
女性絕經後體內雌激素下降,會引起一系列內分泌失調的問題,對皮膚分泌的影響很大,大約75%以上的人,可能會同時出現潮熱、盜汗。
三、秋季天燥 小心陰虛盜汗
有的朋友可能要說了,我沒有那些疾病,為什麼偶爾也會盜汗呢?其實偶發的盜汗十分常見,它也可能說明我們的體質出現了問題,需要適當調養,否則就會給疾病以可乘之機。
1、邪熱內鬱盜汗
脾主水穀運化,對全身的津液有協調作用。然而天氣潮熱時,人們受到暑邪、濕邪侵入,容易使脾胃虛弱、邪熱內鬱,自然會出汗異常,同時還有舌紅、舌苔黃膩、五心煩熱、失眠、易怒等症狀。
2 陰虛盜汗
秋季氣候逐漸陰冷乾燥,容易誘發腎陰虛,出現咽乾口苦、咳嗽、喉嚨腫痛、失眠多夢、腰膝乏力等症狀,不僅經常盜汗,睡醒後還會疲憊乏力。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