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已婚女兒回家掃墓會帶衰娘家?爸:還會分掉娘家福分!命理師曝「化解方法」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健康知識+

國內研究:九成五青年有孤寂感 近四成易陷憂鬱

研究指出,高達九成五的青年會有孤寂感,多與人交際能所幫助。
示意圖/Ingimage
研究指出,高達九成五的青年會有孤寂感,多與人交際能所幫助。 示意圖/Ingimage

人心多少會有孤寂感受,國內本土研究顯示,高達九成五的青年具孤寂感,其中三成八屬嚴重的孤寂者,容易陷入憂鬱漩渦,少數甚至有自殺念頭。研究發現,生命早年家庭關係是影響孤寂感的關鍵之一,青春期階段父母未限制交友、家庭凝聚力強,感到嚴重孤寂的風險顯著較低。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執行的台灣青少年成長歷程研究調查(TYP),自2000年起追蹤北部國中生長達15年,2014年時這群被追蹤者的年齡分布在27歲至32歲。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喬芷、台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副教授陳玉華與中研院社會所特聘研究員伊慶春延伸分析,篩選其中資訊完整的2748份資料,評估這群人的孤寂感與影響因子。

研究顯示,有五成七的青年是一般的情感孤寂者,經常覺得缺乏陪伴等,但仍屬正常的心理狀態;有三成八的人屬嚴重情感孤寂者,經常感到空虛且被人拒絕等,陷入憂鬱的比率是前組人的1.14倍;另有百分之六的人屬更嚴重的情感與社交孤寂者,他們頻繁感到空虛、被拒絕、缺少關係緊密的人、出現問題時無人可依賴且無人可信任等,有自殺念頭的比率是一般孤單者的3倍。

研究進一步回溯到這群青年15歲左右的階段,那時並未被家長限制交友的孩子,日後感到嚴重孤寂的風險顯著低兩成一;那時家庭凝聚力高的孩子,也就是家人經常共同參與活動、共同決策、彼此需要與相互扶持的人,日後感到嚴重孤寂的風險顯著低兩至四成之多。

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喬芷表示,生命早年家人之間的互動關係,會潛移默化影響孩子的人際互動技能,並牽動他日後的社交情形與心理健康;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法則會傳遞特定價值觀,例如限制孩子只能交成績好的朋友、又或不設限且親子經常討論同儕相處情形,這些過程會形塑孩子特定的看人看事眼光,影響他們與人交往的狀況。

這項研究也發現,有伴侶的人感到孤寂的風險較低,特別是結了婚且還沒生小孩的人風險顯著低出許多,而單身者感到嚴重孤寂的風險顯著較高。

喬芷表示,單身族群占比不低,這項研究中就有四分之一的青年單身無伴侶。如何避免孤寂感與伴隨而來的身心負面影響找上門,值得正視。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心理健康 青春期 家庭關係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