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會導致各種疾病上身,而肥胖的原因不外乎跟吃的量、食物類型以及運動消耗多少卡路里有關。根據《BBC》報導,有越來越多證據顯示,吃飯的時間也很重要。
大多數的減肥計畫,都圍繞在減少卡路里攝取總量,但若注意到節食者的研究會發現,當超重的肥胖女性吃減肥餐3個月,那些在早餐攝取大部分卡路里的人,比起晚餐攝取大部分卡路里的人,前者減去的體重是後者的2.5倍,儘管受試者攝取的卡路里總量是相同的。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一些初步的研究證據顯示,在早晨吃東西比在稍晚時間吃東西,消耗更多的能量。也就是說,如果早一點進食,身體就會燃燒更多的卡路里。然而,目前尚不清楚這會對體重產生對大影響。
另一種可能性是,深夜吃東西延長了整體進食時間。由於只有當消化器官得不到食物補充時,身體才會燃燒脂肪,而延長進食時間不但縮短消化系統的休養時間,也減少了身體燃燒脂肪的機會。
加州索爾克生物研究所(Salk Institute)研究生理時鐘的生物學家Satchin Panda的研究顯示,多數北美人每天的進食時間達到15個小時甚至更長,並且在下午6點以後,攝取超過一日所需的3分之1的卡路里,而這和電燈發明前的生活方式大不相同。
控制飲食時間顯然成為重要的議題。在2012年的研究中,Panda和他的同事對兩組老鼠進行了比較,其中一組在白天或晚上的任何時間,都能獲得高脂肪和含糖食物,另一組則在老鼠活躍的8至12小時內吃到這些東西。結果發現,雖然攝取的卡路里總量相同,但進食時間受到限制的老鼠,並沒有另一組所患的肥胖、糖尿病、心臟病和肝臟損害等疾病。更重要的是,當患有這些疾病的老鼠的進食時間受到限制後,它們又恢復了健康。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