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心血管疾病是全球頭號死因,占全球死亡總數的31%。然而,對於已阻塞的血管,有可能重新暢通嗎?
根據《紐約時報》報導,Richard Klasco博士指出,透過改變生活方式,包括飲食習慣、戒菸、壓力管理和運動,可以讓動脈粥狀硬化斑塊變小,並有助其穩定,減少斑塊剝落造成血管阻塞,降低心臟病發作的風險。
這種情況被稱為動脈粥狀硬化的消退(regression of atherosclerosis),這項發現起源於二戰時期,挪威科學家偶然觀察到食物的缺乏,特別是牛奶、奶油、牛油和起司等高脂肪食物,與降低心臟病的風險有關。
1947年,一位病理學家在解剖營養不良患者的屍體時,發現斑塊「通常(但不總是)會出現再吸收」的情況,而這是首次發現改變飲食習慣可能促使斑塊消退的證據。
直到1987年一項關於飲食和降膽固醇藥物的研究,首次證實人體出現斑塊消退是可能的。在此研究基礎之上,3年後一項生活習慣對心臟作用的小型試驗中,證實在未使用降膽固醇藥物的狀態下,改變生活方式就能讓斑塊消退,即便是嚴重的動脈粥狀硬化也是如此。
不過,要讓斑塊消退的生活方式是有挑戰性,例如其飲食方式是全天然、植物性的飲食,並且將脂肪的攝取限制在整體卡路里攝取的10%以內。此外,受試者還需要戒菸、規律做有氧運動和參與減壓訓練的團體療程。
後續許多大型研究也支持上述試驗的發現,包括2015年一項分析,該研究統整過往有關的試驗數據,並對超過2000名有動脈斑塊的個案進行評估。這些數據提供明確的證據,證明即便血管阻塞嚴重,只要改變生活方式,血管中的斑塊就能減少。
儘管改變飲食和生活習慣可以減少血管斑塊,但只能視其為患者用藥之外的輔助手段,而唯有結合前述二者,才是治療動脈粥狀硬化最好的方式。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