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健康知識+

為何相撲選手體型肥胖,卻未罹患肥胖病患常見疾病?

一般相撲選手的體重約落在一百三十五至一百八十公斤,身體具有大量的肌肉與脂肪。以任何標準而言,他們都屬於肥胖族群,卻並未罹患肥胖病患常見的疾病。
一般相撲選手的體重約落在一百三十五至一百八十公斤,身體具有大量的肌肉與脂肪。以任何標準而言,他們都屬於肥胖族群,卻並未罹患肥胖病患常見的疾病。
圖/ingimage

【文、圖/摘自商周出版《脂肪的祕密生命》,作者席薇亞.塔拉】

體型肥胖卻身體強健——相撲選手的生活

相撲比賽的目標是將對手扳倒在地。相撲選手的身體任一部位(除了雙腳之外)只要碰觸地面,就會輸掉比賽。撂倒對手需要力量與重量,因此相撲選手的體重多為一般日本男性的二至三倍。

相撲選手通常早上五點就開始進行劇烈的體能訓練,直到晚上十點半才結束,其中例行操練包含:「四股」,需要張開雙腿重踏地面以增強下肢肌肉;「鐵炮」,移動雙腳與揮動手臂以模擬攻擊對手的動作,左右交替進行;「股割」,兩腿叉開呈一字,胸部緊貼地面;「撞擊」,兩名選手試圖將對方摔倒在地。相撲選手除了在訓練中反覆練習扭打與拍擊以便穩紮基本功之外,也鍛鍊出強健的力量、平衡感與耐力。

相撲選手必須全天接受高強度訓練,也得按時在早上十一點與傍晚進食。儘管一天只吃兩餐,分量卻大得嚇人。他們吃的餐點稱為「相撲料理」,通常包含海鮮燉肉、生魚片、中式料理及油炸品等,一天大約攝取五千至七千卡熱量,吃完飯後便休息睡覺。據信,進食後的睡眠有助增加體重。

一般相撲選手的體重約落在一百三十五至一百八十公斤,身體具有大量的肌肉與脂肪。以任何標準而言,他們都屬於肥胖族群,卻並未罹患肥胖病患常見的疾病。他們的血糖與三酸甘油酯數值正常,就連膽固醇指數也很低,讓人不禁好奇究竟原因何在?多年來,這個問題令許多學者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日本大阪大學醫學院教授松澤裕二揭開謎底。

松澤教授與研究團隊利用電腦斷層掃描檢視相撲選手體內的脂肪,發現他們雖然腹部肥大,但大部分的腹部脂肪都儲存於皮下,而非胃壁或其他腹腔內臟(胰臟、肝臟、脾臟及大腸和小腸)。松澤也指出,相撲選手的內臟脂肪僅有一般內臟肥胖患者的一半,因此罹患代謝疾病的風險也比較小。

儘管如此,選手們退休後,如果百無禁忌地大吃加工食品、停止運動習慣,幾乎都會迅速累積內臟脂肪,並出現肥胖症的典型問題,如胰島素過高、胰島素阻抗及糖尿病等,證明相撲所需的體能訓練與低糖飲食確實有助於避免貯積內臟脂肪。

那麼,激烈的相撲運動又是如何保護選手免於罹患肥胖疾病呢?德州大學教授菲爾.謝勒(Phil Scherrer)發現,一切都是脂肪的功勞。

一般相撲選手的體重約落在一百三十五至一百八十公斤,身體具有大量的肌肉與脂肪。以任何標準而言,他們都屬於肥胖族群,卻並未罹患肥胖病患常見的疾病。<br />圖/ingimage
一般相撲選手的體重約落在一百三十五至一百八十公斤,身體具有大量的肌肉與脂肪。以任何標準而言,他們都屬於肥胖族群,卻並未罹患肥胖病患常見的疾病。
圖/ingimage

脂肪從未停止傳遞訊息

九○年代初期,傑佛瑞.佛里曼埋首研究瘦素之時,謝勒教授也致力探究脂肪製造與分泌的蛋白質。謝勒在瑞士巴塞爾大學取得生物學博士學位後,於一九九二年進入麻省理工學院。略帶瑞士口音的他說:「我開始研究胰島素對脂肪的影響。這是麻省理工學院主要研究領域之一,但後來我發現當時所有學者都在研究胰島素,市場已趨飽和。如果我也投入相關研究,沒有太大意義,因此決定另闢研究領域,鑽研脂肪細胞及其生成的蛋白質。」

謝勒花了數年將脂肪製造的蛋白質分門別類,終於找出一種脂肪細胞特有的蛋白質。起初,他以為它可能就是寇爾曼與佛里曼努力尋找的不明物質,但逐漸認識這項新發現的蛋白質後,才了解它並非瘦素,而是脂肪製造的另一種荷爾蒙。

這種荷爾蒙名為「脂聯素」(adiponectin),可增加身體對胰島素反應的敏感度,誘導血液中的葡萄糖與脂肪分子轉變為皮下脂肪脂肪傳送脂聯素,彷彿在說:「脂肪分子,回家吧!」脂聯素的存在非常重要,可減少血液中的葡萄糖與脂肪含量,避免糖尿病及代謝疾病發生。

此外,謝勒還觀察到脂聯素也能清除血液中的有毒脂質「神經醯胺」(ceramide),即長期高脂肪飲食所引發的物質。糖尿病患者體內的神經醯胺含量比正常人高,會導致胰島素阻抗、發炎和細胞死亡。多項研究均指出,脂聯素不足會造成第二型糖尿病與肥胖相關的心臟病。因此,胰島素、脂肪與脂聯素均有助於淨化血液。

發現脂聯素之後,謝勒開始針對脂聯素過多卻健康的胖鼠做實驗。他解釋:「如果你攝取太多脂肪與熱量,最好的解決辦法是透過運動來燃燒熱量、消耗脂肪,否則身體會將脂肪儲存於脂肪組織內。一旦無法適度儲存,脂肪就會流向肝臟及其他組織,產生不良影響。因此,如果你飼養一隻長期具有過量脂聯素的老鼠,牠雖然非常健康,但體型也會極度肥胖,因為脂聯素能讓所有多餘的熱量轉變成皮下脂肪,防止脂肪流向不適當的部位而危害健康。」

.書名:脂肪的祕密生命:最不為人知的器官脂肪背後的科學與它對身體的影響
.作者:席薇亞.塔拉
.譯者:張馨方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7/03/04
.書名:脂肪的祕密生命:最不為人知的器官脂肪背後的科學與它對身體的影響 .作者:席薇亞.塔拉 .譯者:張馨方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7/03/04
謝勒進一步補充:「脂聯素說明了為何許多肥胖的人沒有代謝方面的障礙。並不是每個BMI值達到三十五的人都會罹患第二型糖尿病。那些過重甚至肥胖、卻沒有糖尿病的人擁有健康快樂的脂肪,體內的脂聯素含量也相當高。如果我們能讓脂肪保持開心,那麼就算多一點也無妨,不過也不要太多,剛剛好最恰當。」

已有研究證實,人體可藉由運動來增加體內的脂聯素含量,而劇烈運動也有助於減少內臟脂肪,例如每週慢跑三十公里或至少三天從事高強度體能訓練。因此,有學者認為大量劇烈運動的生活型態,讓相撲選手所攝取的脂肪得以儲存於皮下,而非內臟區域。假如運動量降低,不健康的內臟脂肪便會快速堆積。

脂肪既可分泌瘦素,又能製造脂聯素,若能適當運作,就會是人類的好朋友。

內臟脂肪 肥胖 體重過重 皮下脂肪 膽固醇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