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健康知識+

監測早期症狀!這項新技術可以及早「認出」大腦退化

阿茲海默症的發生,是從認知、理解功能開始退化,所以會先出現記憶、情緒、行為失常的症狀;目前沒有能及早診斷方法,但 AI 透過機器學習,可以先從容易被忽略的行為模式變化中,「預測」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高風險族群。
阿茲海默症的發生,是從認知、理解功能開始退化,所以會先出現記憶、情緒、行為失常的症狀;目前沒有能及早診斷方法,但 AI 透過機器學習,可以先從容易被忽略的行為模式變化中,「預測」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高風險族群。
圖/ingimage

【文、圖/選自好人出版《AI醫療大未來 台灣第一本智慧醫療關鍵報告》,作者李友專】

及早「認出」大腦退化

關於疾病風險預測部分,目前醫療 AI 也能應用在讓人聞之色變的阿茲海默症( Alzheimer's Disease,縮寫 AD )、帕金森症( Parkinson's Disease,簡稱 PD ) 等神經退化疾病。

在過去,提到記憶力減退、言語表達困難或判斷力變差,導致日常生活受到影響,通常我們會認為這些症狀只是老化的一部分,但其實都是阿茲海默症的警示徵兆,更不是老人的專利。

根據2017年國際失智症協會會( Alzheimer's Disease International,簡稱 ADI ) 資料,推估 2017 年球失智症人口近 5 千萬人。台灣失智症協會以 2017 年 7 月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推估,台灣 65 歲以上失智人口有 25.3 萬人,其中 30 至 64 歲失智症盛行率依據國際失智症協會之資料為千分之一,估算台灣 30 至 64 歲失智症人口有 1.26萬人,這個數字雖然比起老年型失智症來得少,但年輕型失智症的惡化速度特別快,發病後短則 2 至 5 年,就得臥床或生命隕落,有些家庭頓失支柱,也因必須照護病人而承受莫大身心與經濟壓力。

只是失智症確診率低,很多人因為對於失智症的認識不足而忽略,造成失智者沒有受到妥善照顧與安置,引發其他社會安全問題。失智症見的「阿茲海默症」, 由德國醫師阿茲海默 ( Alois Alzheimer ) 在 1906 年首次發現,短短一百多年,隨著人類壽命延長,老年人口增多外,患者年輕化的趨勢,也都已成為現代社會在健康照顧上的一大難題。

阿茲海默症的發生,是從認知、理解功能開始退化,所以會先出現記憶、情緒、行為失常的症狀;目前沒有能及早診斷方法,但 AI 透過機器學習,可以先從容易被忽略的行為模式變化中,「預測」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高風險族群。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開發出一款追蹤裝置,用在監測阿茲海默症早期症狀的動態,研究人員在長照中心進行實驗,收集大量的行為數據,經過「資料探勘」( Data Mining )、追蹤了解病人的早期徵兆,包括躁動、憂鬱、睡眠中斷、重複特定行為等,歸納出相關的阿茲海默症徵兆。

.書名:AI醫療大未來 台灣第一本智慧醫療關鍵報告
.作者:李友專 
.出版社:好人出版
.出版日期:2018/09/25
.書名:AI醫療大未來 台灣第一本智慧醫療關鍵報告 .作者:李友專 .出版社:好人出版 .出版日期:2018/09/25
另外,義大利巴里大學 ( Universitatis Barensis ) 的研究團隊宣稱,開發出一種機器演算法,可在阿茲海默症狀出現前 10 年,就能辨識因阿茲海默症引起的大腦結構變化,準確度高達 8 成以上。同樣是神經退化性的疾病,帕金森氏症則是從動作、協調功能開始退化,表現症狀為說話會變得緩慢、單調、沙啞、手腳顫抖、僵硬、步伐緩慢。

根據這些病徵,英國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一套電話語音 AI 分析系統,根據病人的聲音,就能分析對方的聲帶運動及講話聲音的變化,協助醫師及早發現病人是否罹患帕金森氏症的可能。這個系統還能紀錄、保持分析結果,讓病人不必經常到醫院回診,他們只要定期撥打電話,醫師就能監控病人狀況,觀察治療是否有所改善。

失智症 阿茲海默症 帕金森氏症 人工智慧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