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花蓮器捐率居全台之冠經驗帶回中央 李明哲:盼生命末期臨終關懷被重視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健康知識+

服用減肥菌 吃高熱量食物也不胖?

國衛院發現抑制肥胖的關鍵基因dusp6,經動物實驗證實,若發展成腸道菌株,有助於增加熱量消耗,吃高熱量食物也不發胖,甚至能減重。
國衛院發現抑制肥胖的關鍵基因dusp6,經動物實驗證實,若發展成腸道菌株,有助於增加熱量消耗,吃高熱量食物也不發胖,甚至能減重。
圖/本報資料照片

國衛院發現抑制肥胖的關鍵基因dusp6,經動物實驗證實,若發展成腸道菌株,有助於增加熱量消耗,吃高熱量食物也不發胖,甚至能減重。研究發表在國際期刊「自然微生物」(Nature Microbiology),運用於益生菌保健食品研發需時2到3年,未來也有機會製成藥物,治療肥胖或代謝疾病。

國衛院免疫醫學研究中心研究員高承源表示,人體內外微生物總數有人體細胞總數數倍之多,稱為「人體微生物群系」,這些數量龐大的微生物與人體形成共生關係,其中以研究腸道菌相最熱門,目前認為與糖尿病、發炎性腸道疾病、癌症、肥胖等有關,更已證實是造成肥胖的關鍵因子。

國衛院利用小鼠進行實驗,高承源說,實驗以剃除關鍵基因dusp6的小鼠和未剃除此基因的野生有菌鼠,分別收隻糞便,再以糞菌移植進另一群野生無菌鼠中,餵食高油脂食物16周,發現移植剃除基因小鼠糞菌的實驗組,腸道發炎反應減少,能量消耗增加15%、體重和體脂肪減少20%,對照組則出現增胖現象。

這項經小鼠試驗能抑制肥胖的基因,國衛院免疫醫學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阮振維解釋,同時存在於人體,機轉是抑制dusp6基因後,可讓腸道細胞間的通透性連結更緊密,吃下高油脂食物後,減少腸道、脂肪、肝細胞發炎,降低胰島素阻抗,抑制肥胖、糖尿病等代謝疾病。

雖已掌握培養出具有抑制肥胖效果的腸道菌相的關鍵方法,高承源說,仍需進一步篩選菌株測試,預計1至2年完成驗證,運用於研發益生菌保健食品,則再需要2到3年;研發治療肥胖、代謝疾病藥物,須再人體臨床試驗,將歷時更久。

人體腸道菌相並非不會改變,阮振維說,隨著飲食習慣和生活型態變化,腸道好菌、壞菌比率也會改變,如果民眾能均衡飲食、運動,有助維持腸道好菌;補充益生菌相關保健食品等,適合無法克制食欲的病態性肥胖病人、經醫師評估有疾病需要減重者。

肥胖 益生菌 代謝 減重 高熱量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