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兩年研究,台大醫院研究團隊證實,使用抗生素氟奎諾酮可能導致主動脈瘤或主動脈剝離的危險增加約兩倍,雖發生率較低,但死亡率偏高,天生缺乏膠原蛋白者、心血管疾病患者應謹慎服用此抗生素。此研究獲刊於2015年11月國際醫學期刊。
氟奎諾酮是一種普遍用於泌尿道感染、肺炎、皮膚等感染的抗生素,台灣一年估計80萬人以上使用,過去研究認為氟奎諾酮會影響膠原蛋白等的形成,臨床上就發生過患者服用後出現肌腱炎、阿基里斯肌腱斷裂。
主動脈為人體富含膠原蛋白的結締組織,台大等團隊因此投入氟奎諾酮對主動脈影響,結果證實使用氟奎諾酮,可能導致主動脈瘤或主動脈剝離的危險增加約兩倍。
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醫師李建璋、東海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許書銘等團隊,以健保資料庫大數據研究,分析1999年到2011年共100萬人,分析其中1447名產生主動脈剝離等的患者,生病前60天是否使用抗生素氟奎諾酮,並與相同年齡、疾病者分析。
研究發現,氟奎諾酮會導致主動脈瘤、主動脈剝離風險增加,且發生後若患者未接受緊急手術,死亡率高達六成。不過,研究分析也發現每6668到7704人的氟奎諾酮處方,才會增加一位主動脈剝離或主動脈瘤病例,民眾不用過度擔心。
李建璋提醒,天生缺乏膠原蛋白的病患,或是本身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服用抗生素前應先向醫師說明疾病病史,避免相關危險發生。
▍提供優質新聞,還需要你的鼓勵,按讚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800x100.png)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300x135.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