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看更多

疾病百科

看更多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養生/ 生活智慧王

鹼性水、電解質水真有奇效?專家揭功能水真相,公開「最省錢補水法」!

鹼性水、電解質水比自來水更好嗎?
鹼性水、電解質水比自來水更好嗎?
示意圖/ingimage

聽健康

00:00/00:00

口渴想買瓶水喝,純水、鹼性水、電解質水…到底該買哪種水?專家提醒,大部分人其實喝普通自來水就足夠解渴,既便宜又有效。如真需要補充電解質,只要在水裡加一小撮鹽和檸檬汁,就可模擬電解質飲料效果。

鹼性水與電解質水比較健康嗎?

我們都知道,適當的補水對健康非常重要,尤其炎熱的夏天出汗多,容易導致體液流失。這時如果走去便利商店想買瓶水喝,會發現市面上賣的瓶裝水可不只純水這麼簡單,各種「功能水」標榜能更聰明地補水,甚至改善體質

。但這些水真的有這麼多功用嗎?根據外媒《healthline》訪問專家關於市面上常看到的鹼性水與電解質水與一般水的差異。

鹼性水

鹼性水標榜酸鹼平衡。pH值大於7的鹼性水理論上能中和體內酸性,但目前並沒有科學證據支持它能帶來顯著好處。並且事實上,身體本身就能自行維持內部的生理平衡與穩定,不必特別喝鹼性水調節。

電解質水

電解質含有鈉、鉀、鎂等礦物質,有助於在大量流汗或劇烈運動後補充失去的電解質,避免抽筋或脫水。但對一般人來說並非必要。

專家一致建議,自來水就能滿足大多數人的需求。它便宜、隨手可得,且通常含有一定的礦物質。再搭配日常我們就會吃的食物,均衡飲食,就能補足我們其他所需的維生素和礦物質:

.補水:西瓜、草莓、芹菜、柳橙等含水量高的食物。

.鉀:香蕉、地瓜、柑橘類

.鈉:適量食鹽、起司、湯品

.鈣:牛奶、優格

.鎂:堅果、種子

什麼時候需要額外補充電解質?

但夏天在戶外活動,少數人可能熱過頭中暑,醫護人員都會建議補充電解質,那是什麼時候需要額外補充電解質呢?

.長時間在高溫下活動

.大量流汗、劇烈運動

.戶外工作或馬拉松等耐力運動後

補充電解質最簡單的方式,是在水裡加一小撮鹽和檸檬汁,就可模擬電解質飲料效果,不必額外花錢買瓶裝功能水。

如何知道自己水喝得夠不夠?

衛福部國健署建議每日成人飲用6-8杯水(240 ml/杯),一天大約1,500ml的水,不是一口氣喝,而是分次小口慢慢喝,並隨著當日安排的活動行程、環境而適度調整。

多喝開水除了可以避免血液太黏稠、減少熱量攝取,擺脫肥胖及慢性病威脅外,並可維持恆定的體溫預防中暑,並藉由排尿、流汗以及排便等方式,清除體內廢物,促進腸胃蠕動進而預防便秘,以及避免尿道發炎,維持身體的健康。

一般人很少會注意一整天共喝了多少水,所以要如何知道自己水喝得夠不夠?最簡單的判斷方式是看尿液顏色:清澈或淡黃色表示水分充足,深黃色代表需要再補水。

國健署指出,正常情況之下尿液多呈透明狀,顏色由淡黃色到黃褐色,尿液的顏色會隨著食物、藥物、維生素以及疾病的影響而有所不同,因此,尿液可作為人體是否需要補水或是身體情況是否良好的基礎簡易指標。

.透明無色:表示體內水分可能過多,不需要補充水分。

.透明黃色(淺黃色):表示體內水分充足,可正常補充水分。

.黃色:表示可能有一段時間未補充水分或有持續出汗之情形,需要持續補充水分。

.烏龍茶色:表示身體可能已出現缺水狀態,要立即補充水分。

.濃茶色:表示可能已1-2天完全沒有水分攝取,此時喝水可能對於腸胃吸收速度已經太慢,建議尋求醫療協助。

總之,鹼性水和電解質水並非人人需要,除非在高溫下大量流汗,否則自來水加上均衡飲食就能達到良好補水效果。至於不喜歡喝白開水的人,也不能總是不喝水,建議可以加入檸檬片、莓果、黃瓜或薄荷葉調味,既提升風味又增加抗氧化物攝取。

【資料來源】

《healthline》

《衛福部國健署》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電解質 自來水 脫水 白開水 口渴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