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
聽健康
隨著國人出國旅遊、留學、商務交流愈發頻繁,旅平險(旅遊平安險)早已成為行前必備的風險管理工具。但實務上,許多人對旅平險的保障範圍、緊急救助啟動條件,以及與旅遊不便險的差異仍有誤解。以下將從專業角度,拆解迷思、解析案例,幫你打造一份「真正有用」的海外醫療防護網。
1. 海外醫療費用高昂
在日本、美國、歐洲等地,急診或住院費用動輒數十萬台幣,沒有保險協助,可能讓家庭財務陷入困境。
2. 異地突發意外風險提升
語言不通、醫療體系不熟悉,遇到緊急狀況時,旅平險的海外急難緊急救助服務能即時協助安排醫療、轉送,甚至家屬探視。
3. 補足台灣健保與個人壽險的不足
台灣健保僅能回國後申請核退部分費用,且流程繁瑣。個人壽險多數不涵蓋海外突發醫療與緊急救援,旅平險才是專為「海外突發」設計的保障。
這種想法並不正確。
.個人壽險、醫療險多數僅保障台灣本地醫療。部分公司雖有贈送海外急難救助服務,但多為基本項目,保障額度有限,海外突發疾病醫療為擴大保障額度。
.旅平險涵蓋意外身故、失能、海外突發疾病醫療、緊急救援等,是專為「出國期間」設計的短期保障。特別是「海外突發疾病醫療」額度,建議至少搭配100萬,若在台灣六個月內無就醫紀錄,於國外發生突發醫療需求時可直接啟動。
這種說法也不完整。
.旅遊不便險(產險商品)主要保障人身安全、醫療、行程延誤、行李損失、班機取消等財務損失,主要對產物理賠精準。
.旅平險(壽險商品)則著重於人身安全、醫療與緊急救援,從一開始就聚焦於「人」的風險。
兩者功能互補,缺一不可。
小非一家人到印尼峇里島旅遊,兒子小天在泳池昏迷,家人緊急聯絡保險公司,希望啟動海外急難醫療轉送回台。但經救助機構專屬醫生評估,小天當時狀況不適合移動,無法啟動醫療轉送服務。
啟動條件解析:
.必須由救助機構專屬醫師評估,確認「移動不會造成病人更大風險」才可啟動。
.若病人狀況不穩定,強行移動反而危及生命,專業團隊會以「不移動」為優先。
.旅平險:保障人身安全、醫療費用、緊急救援(含醫療專機運送、家屬探視、遺體運返等)。
.旅遊不便險:彌補行程延誤、行李損失、班機取消等經濟損失。
建議:兩者同時投保,才能真正「人財兼顧」,涵蓋大小風險。
.重大意外、重病時,能即時獲得專業醫療團隊協助,協調當地醫院、安排醫療專機、協助家屬聯繫。
.保單內容應明確載明「全球緊急救援服務」及理賠流程。
務必加選「海外突發疾病醫療」附約,涵蓋門診、住院、手術、急診等費用,特別適合前往醫療費用高昂國家。
.多數壽險公司基本附贈的海外急難救助服務為「民航機運送」,需等航班且有時間限制。
.若需「專機醫療運送」服務,可於投保時加購,費用僅需數百元,緊急時可即時啟動,數小時內安排專機返台或轉診,無需受限航班時間,建議高風險族群務必加購。
前往醫療費用高昂、醫療資源有限或活動風險較高(如潛水、滑雪)地區,應提高醫療與意外保障額度。
.詳讀保單條款,了解哪些情形不理賠(如法傳、違法、既往症等)。
.出國前備妥保單、緊急聯絡電話、海外急難救助卡,並告知業務員及親友。
許多民眾關注班機延誤、行李損失等「小額定額給付」,卻忽略了保險在「重大危機」時的價值:
當你在國外遭遇意外、重病、甚至需要醫療專機轉送回台時,是否有專業團隊協助?
是否能24小時隨時有人提供諮詢、協助安排醫療?
這才是旅平險與海外急難緊急救助的真正意義。
1.出國前必備:旅平險+旅遊不便險雙重保障
2.選擇重點:有全球海外急難緊急救援、醫療費用實支實付、24小時專人協助。
3.保單規劃:依旅遊地區、旅遊型態、個人健康狀況調整保障內容,並加選海外突發疾病醫療及專機運送服務。
4.危機處理:遇到意外事件,第一時間聯絡保險公司,依專業指示處理。
出國旅遊,最怕的不是小損失,而是遇到大危機時無人協助。一份規劃完善的旅平險,是你與家人在海外最堅實的後盾。
‧60歲單身男領1700萬退休金「怕送國庫狂揮霍」五年後被友點醒了
‧獨居父失聯兒子急返家見他好好的 卻從「LINE傳訊」驚覺大事不妙
‧單吃白吐司竟比塗奶油吐司更容易發胖?糖尿病專科醫解析原理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