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中高齡共居社區十二樓的汪奶奶,年近九十歲,活力十足,平時除了戴起老花眼鏡看書,吸收新知、汲取正能量,每天早上都會到附近晨泳,有著規律運動的好習慣,更時常與朋友出遊,或是聽演講、看表演,享受慢活人生,樂在其中。
但沒有人看得出來,在十五年前,汪奶奶的身體極差,賴以為天的丈夫過世之後,她常覺得胸悶、心悸、想嘔吐、失眠、記不住事情,住在台北的大兒子不放心她獨自居住,甚至想提前退休陪伴母親。
而住在美國加州的二兒子也只能乾著急,不知道母親出了什麼問題。汪奶奶面對兒子們的關切,只回以「這裡痠、那裡痛」,上醫院卻檢查不出原因。為了讓母親有更好的居住環境,二兒子便辦妥了所有證件,想帶母親到美國一起生活。
但就在臨行前一週,汪奶奶血壓忽然飆高,醫生叮囑不可長途飛行。兒子問汪奶奶,「去美國好不好?」她掉下眼淚搖頭,兒子才打消念頭。
汪奶奶有個姐妹淘程阿姨,經常來陪她,週日帶她上教會,領她上讀經班,逐漸紓解汪奶奶不安的情緒。為了減輕兒子的陪伴負擔,也想向好友的自在樂活看齊,汪奶奶追隨了程阿姨,一起住進這個中高齡社區。
兒子一開始覺得很惶恐,擔心是不是母親認為他不夠孝順,在美國的兒子也趕緊飛回台灣探視。直到親自感受到社區的專業管理與貼心服務,也看到了母親自在的笑容後,心頭大石才放下。
在好友陪伴下,汪奶奶逐漸重拾休閒生活,上午時常到大廳參與健康齊步走活動,每週二、四則固定參加陶藝班,作品還入選春季的館內聯展,讓汪奶奶找到新的生活重心。午睡過後,不時有牌友聚會,在三位已逾九十、其中一位甚至是一百零七歲的奶奶面前,她還算相當年輕呢!
受到另一位住戶陳太太的影響,汪奶奶開始學習游泳,改善了她的坐骨神經痛問題。有了這樣的信心,她便維持每天晨泳的習慣。
前幾天,汪奶奶在捷運上遇到一位六十餘歲的女性,眉頭深鎖,心事重重的。後來兩人攀談了起來,汪奶奶微笑地對她說了一句︰「你要來找我喝杯茶嗎?」
沒有人是天生就學會樂觀的,遇到不順遂的事、遭逢嚴重打擊,或是驟遇變故,都會讓人難以承受,而陷入自責或自怨自艾。
年長者最無力面對的,有時就是生老病死的種種現象。隨著年紀漸長,身邊的親朋好友偶爾會傳來離世的消息,難免引發沉重的失落感和恐懼。心理若是長期籠罩在鬱悶的陰影下,身體機能也會受到負面影響,變得食慾不振、失神心慌,或是記憶力減退、頭暈、身體疼痛,對於生活中的大小事更是提不起勁。
當心理的負能量大過於正面,許多原本不必擔心的事情,也容易引發憂慮。
每個人都是第一次變老,各種因年老而產生的身體不適或病痛,甚至親友離世的衝擊,這些都很難讓人坦然面對。也許會聽到有人勸說︰「哎呀,你想開一點就好了。」或「你不要這樣想嘛!」事實上,這類安慰的話語並沒有太多幫助,反而可能會讓陷在負面情緒的年長者,在自己與周遭世界劃下鴻溝,更不容易走出來。
有時候,同伴或好友的引導,或是過來人現身說法的經驗談,也許能讓年長者釋放沉重情緒,打開心胸。或者透過注意力的轉移,有機會思考並了解到,不管生命來到哪一個階段,人生還是要靠自己去主導、掌握的。
汪奶奶就是透過姊妹淘,給了自己釋放的機會,也做了讓自己自在、自主的決定。來到中高齡社區後,還多了許多晨昏相陪的「老伴」,找尋屬於自己的快樂密碼。許多研究顯示,維持運動習慣的老年人,情緒也會導向正面,身體機能維持活絡的同時,也帶動了心理的穩定。
因此,找到自己有興趣的健身活動,並且固定參與,無論甩手功、八段錦、游泳或慢走,都可以是平衡情緒的健康管道。尤其,參加多人一起進行的怡情消遣活動,例如麻將、槌球、桌遊、唱歌等,透過年齡接近同伴之間的互動,加上時間的催化劑,老年時光,正適宜慢慢品味!(本文摘自商周出版《董事長說故事》)
關於作者/楊子敬
潤泰集團潤福生活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曾擔任中華民國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局長。
自公職退休後即來到潤泰集團從事「服務老人」的工作,擔任潤福生活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至今。
他曾經分享:「我自己是一個八十八歲的老人,卻看到許多老同伴因為沒有及早把自己的退休生活規劃好,不只虛度光陰,還常常在日漸老化的過程中,因為一些突如其來的狀況而措手不及。實在令人擔憂……。」
從自己身為年長者的角度出發,把潤福營造成一個最適合銀髮族居住的環境,藉由潤福所提供專業而細膩的服務,讓長輩們都生活得「安全、安心、舒適、愉快、有尊嚴」。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