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台灣醫學周學術演講今舉行,在「器官捐贈,挑戰與感動」專題中,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執行長暨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泌尿外科主任江仰仁表示,我國在移植醫學處於領先地位,器官捐贈率也與韓國並列第一,未來「人體器官移植條例」上路後,考驗民眾接受度。台大醫院外科部胸腔外科主治醫師徐紹勛則表示,期推行「心臟死後器官捐贈,DCD」,可有效地提升國家器官捐贈率,並紓解捐贈器官短缺的現象。
江仰仁表示,衛福部在2002年還是衛生署時根據人體器官移植條例,於6月成立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並於2005年將制度整合而為全國電腦分配系統,讓大愛器官分配做到公平、清楚、透明,讓跨院聯繫不易所可能導致器官浪費降低至今。16年來登錄中心不只在器官勸募、分配、家屬關懷上付出極大心力,在政策建議上也多方嘗試,如捐贈者3等親可享分配器官優先權等成效。
江仰仁說,未來為防止器官浪費,將研究「推定同意」政策於國內推動的可能性。「推定同意」即生前若未表示不捐贈器官或組織,則在腦死狀況下,醫師依法可以摘取器官或組織,讓家屬在簽署腦死親人器官捐贈同意書時較沒罪惡感。他也期望未來該政策能夠落實,將器官給最需要的病人。
台大醫院外科部胸腔外科主治醫師徐紹勛,則以世界器官移植史做回顧。他說世界上第一例的肝臟移植與肺臟移植,其捐贈器官皆來自於「心臟死後器官捐贈,DCD」,即無心跳器捐,所以DCD理應合乎法令。台灣長期以來器官移植手術皆仰賴腦死器官捐贈或親屬活體器官捐贈,因此醫護同仁與社會大眾會相對陌生,而衛福部則在去年底發布其作業參考指引,供醫療機構做為施行參考。
徐紹勛說,目前DCD推動的困境就是民眾不知道什麼是DCD,除了需廣為宣導外,衛福部應鼓勵執行DCD的醫院公開其執行流程,減少社會大眾的疑慮,讓DCD能成器官移植的一個新選擇,緩解長久以來捐贈器官嚴重不足的困境。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