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氣周報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元氣周報
【元氣周報/記者蔡容喬/報導】
防腐劑×抗氧化劑…
能免食物中毒 就怕過量傷身
市面上各種食物製品,帶給現代人便利飲食生活,讓食物延長保存期限的防腐劑或抗氧化劑功不可沒。防腐劑顧名思義,就是「防止食物腐壞」;抗氧化劑用於含油脂類食品,可防止氧化酸敗,產生「臭油味」。防腐劑和抗氧化劑猶如兩面刃,一方面可避免食物提早腐壞造成食物中毒;但過量使用或放錯地方,就有可能對人體造成損害。
若無防腐劑 進口食物少很多
高雄醫學大學藥學院院長李志恒直言,「如果沒有防腐劑或冷凍,所有食物採收後都得立刻煮來吃,否則很快就會腐壞,當然也吃不到那麼多樣的國外進口食物!」防腐劑可以有效抑制細菌、黴菌孳生,提升食物風味,且毒性不高,可以很快從人體代謝掉,但前提是應遵守衛生署規範的品項和用量,否則仍可能對身體造成副作用。
依據食品衛生管理法規定,目前台灣有24種防腐劑及26種抗氧化劑可使用在特定品項食品,非經許可不得使用,且用量不可超過一定劑量;同時大量攝入某種食物,就可能超過人體每天可承受的最大劑量。
多人工合成 天然類使用不廣
李志恒說,國內許可使用的防腐劑大多是人工合成,僅乳酸鏈球菌素Nisin、鏈黴菌素Natamycin(Pimaricin)屬天然微生物防腐劑,但使用範圍不廣,前者僅可用於乾酪及其加工製品,後者則用於乾酪及經醃漬、乾燥而未加熱處理的加工禽畜肉製品。
至於被歸類為抗氧化劑的維生素C(L-抗壞血酸)及維生素E(生育醇),可用於各類食品;前者屬水溶性,用量上限為1.3g/kg,也不會對人體造成負擔;後者則屬脂溶性,攝取過量仍可能對人體造成危害,依營養添加劑標準,每日食用量不得超過400I.U.。
未依規定用 交互作用生毒害
值得注意的是,防腐劑若未依規定品項使用,可能和食物本身產生化學反應,反而代謝出危害人體的致癌物。李志恒說,以苯甲酸鈉、苯甲酸鉀為例,雖可用於肉製品、果汁,但若加在較酸的果汁或碳酸飲料內,還原為苯甲酸或苯,苯含量過高,對人體就可能產生毒害;英國就曾經研究苯甲酸鈉加入碳酸飲料可能產生的副作用。
添加雖合法 致癌爭議仍不斷
至於常使用於冷凍魚貝類、口香糖或脫水馬鈴薯片的抗氧化劑二丁基羥基甲苯(BHT)、丁基羥基甲氧苯(BHA),李志恒說,長久以來也有多篇研究指稱會增加致癌物毒性,至今爭議不斷。
高雄市衛生局表示,抽驗防腐劑濃度的品項主要是苯甲酸、己二烯酸等,去年一年高雄市抽驗市面上5900件食品,其中有38件被驗出防腐劑超標或違規使用,約占0.6%,主要以米粉、粄條、米苔目等富含水分米濕製品為主。
▇ 遠離防腐劑之害
採買多元化 別老吃特定食物
雄市衛生局食品衛生科分析,現代人飲食時間、地點不定,防腐劑添加在食材中可避免太早腐壞,造成食物中毒。只是小吃、餐廳等業者為確保安全庫存量,進貨時往往會過量,食材腐壞了,就抱怨中上游業者供貨品質不佳,導致業者在產品製程中添加過多防腐劑。
食品衛生科科長謝秀琪說,如果真的要降低防腐劑的使用,就只能從販賣端作起,用多少食材就進多少量,將安全庫存量降低了,源頭製造者就能降低防腐劑使用量。民眾選購食物時也應盡量多元化,不嗜吃特定食材,也能減少特定防腐劑進入人體的濃度。
▇常見防腐劑、抗氧化劑添加物,請見「常見的食品添加物
」總整理。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