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杏林.診間

醫奉30/醫奉獻推手張博雅:「阿多仔醫師」不問報酬、持續奉獻,政府不能讓他們只靠募款生活

第三屆醫療奉獻獎頒獎典禮。圖/報系資料庫
第三屆醫療奉獻獎頒獎典禮。圖/報系資料庫

醫療奉獻獎邁入第30個年頭,這個獎項起初要稱為「醫鐸獎」,但唸起來太難聽了,被我一口回絕。

有一群無私奉獻的外籍神父、牧師、修士、修女,長年守護著台灣偏鄉離島,但政府從未對他們表達感謝。厚生會創會會長黃明和提出這個想法後,我民國79年轉任至衛生署服務,雙方積極促成,不到幾個月時間,就開啟醫奉獎之路。

民國40年前後,中華民國政府遷台,當時有許多從中國一起來台的外國人,他們多是神職人員,看見當時的人民急需醫療服務,就不顧一切一路奉獻至今,特別是偏鄉離島,更是他們重點服務的地方。

明明就有有三金 為什麼沒有表揚醫師的獎項?

民國79年,擔任立法院第一屆立委期間,與我同期立委中有五位醫師,幾位醫療衛生體系的立委組成了「厚生會」,當時黃明和也是其中一員,某天他突然提到,台灣有表揚藝人的金馬獎、金鐘獎、金曲獎,怎麼沒有表揚醫師的獎項?

也因為黃明和的起心動念,恰好當年6月我轉任到衛生署擔任署長,努力促成民國79年12月就舉辦第一屆醫療奉獻獎。醫奉獎最大的目的就是替政府表揚那些長年不計名利,投身照顧偏鄉離島民眾健康的醫護人員。

偏鄉醫師人力不足!醫師總認為花蓮很遠、美國卻很近

醫奉獎的設立,不但讓更多人知道照顧國人的外籍神職人員精神,也影響了正在求學的學子和其他醫療人員。去年辭世的門諾醫院創院院長薄柔纜,27歲就開始在台灣行醫,施行「一元就能看病」方案,讓花蓮的原住民都看得起病,只是當地醫師不足,招募年輕醫師困難。

薄柔纜當時常感嘆地說:「台灣的醫師認為去美國很近,來花蓮很遠。」這句話改變了赴美行醫的黃勝雄醫師,也讓他後半生奉獻給花蓮的醫療,成為門諾醫院院長。醫奉獎讓國人看見偏鄉醫療的不足,也帶來善的循環,證嚴法師也在花蓮設立慈濟醫院。

第三屆醫療奉獻獎。圖/報系資料庫
第三屆醫療奉獻獎。圖/報系資料庫

從「阿多仔醫師」到本土醫師 不問報酬、奉獻25年

過去這群無私奉獻的「阿多仔醫師」,完全不問報酬,像是嘉義基督教醫院創辦人戴德森醫師,奉獻至少25年的歲月,在阿里山區做巡迴醫療,為當地募款、籌措醫療費用等,並於當地設立嘉義基督教醫院。時值我擔任嘉義市長的期間,嘉義的第一張榮譽市民證,就是由我頒發給戴德森醫師。

早年雲林虎尾的若瑟醫院為了服務當地人,設立一間不到十坪大的診所,經過慢慢地募款,增建成若瑟醫院,後來擴大為現在的區域醫院。醫院的歷史見證了許多外籍神職人員早年為了國人健康,如何刻苦耐勞、犧牲奉獻。

監察院前院長張博雅。攝影/曾吉松
監察院前院長張博雅。攝影/曾吉松

但令我生氣的是,當若瑟診所成為醫院後,台大醫院在距離若瑟醫院不到五分鐘的地方設立分院,擺明跟若瑟醫院競爭。當年虎尾連一個醫師都沒有的時候,外籍神職人員就篳路藍縷建設,守護國人健康。對台大的這個決定,我一直表達很不贊同的看法。

政府對這些遠在偏鄉離島付出醫療愛心的人,以前從未表示過感謝與表揚。山地離島地區民眾醫療照護,在健保開辦前,完全靠他們來彌補政府的不足,如果沒有他們,偏鄉地區民眾生病誰來照顧。因此在醫奉獎開辦後,前三年就把當時在台灣服務長達四十年以上的資深績優醫護人員,幾乎都表揚過了。

近期仍有不少離島醫院經費不足,持續在台灣奉獻的老邁外籍神職人員,仍不辭辛勞出面募款,現在的政府比過去更有能力,應該想一想,如何給予支持,不能讓他們只靠募款生活。也期盼醫奉獎為社會帶來的力量,能夠持續一棒接一棒走下去。

☞ 點我進入《第30屆醫療奉獻獎 永晝的奉獻》專題

偏鄉醫療 醫療奉獻獎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