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屆醫療奉獻獎/東基一待逾10年 郭成興接生台東三成新生兒
台東婦產科醫師最少
台東是台灣本島婦產科醫師最少的縣市,全縣婦產科醫師僅18人,占全國婦產科醫師0.7%,實際能在第一線擔起醫療工作的婦產科醫師更少,全縣每年新生兒約1400到1500人,扣除年長、以門診為主,面對突發、棘手的高危險妊娠,僅剩東基與台東馬偕兩院的四位醫師。
郭成興覺得東基有更好更用心的醫師,他獲獎最大的意義是希望激勵年輕婦產科醫師到台東貢獻所長,為偏鄉醫療盡心力。
郭成興從就讀醫學院起,就許下偏鄉服務的心願。今年過世的門諾醫院創院院長薄柔纜曾說:「美國很近,花蓮很遠」,這句話在他心裡扎根,但最後讓他義無反顧來到台東,還是父親、太太家人對他的支持,尤其父親對他影響深遠。
選擇東基受父親影響
39歲是郭成興人生的轉捩點,當時他的同學王仲毅在台東馬偕任急診部主任,鼓勵他台東是好地方,讓他重新思考到東部行醫。那時北宜高已通車,留在台北或宜蘭離家最近,他問父親,父親反問:「哪裡最需要你?」他說應該是東基,父親說:「那就去吧。」
想到去年過世的父親數度哽咽說:「選擇東基,影響最深的是父親,我如果是爸爸,會要兒子留在台北或宜蘭。」
郭成興說,他來到東基發現很多不足,不只設備,醫師得獨自面對產婦各種問題,不像台北大醫院有團隊可支援。
他記得有個子宮頸外孕案例,手術過程一直出血,若在醫學中心,會用止血器械直接進入出血點止血,但我們當時手上沒有那類器材,只好將導尿管水球放進子宮,再將蒸餾水注入水球,對出血點壓迫止血。
曾單月接生78個小孩
他說,東基婦產科有兩位醫師,每人每月輪15班,但除了看診、超音波檢查、開刀,還得隨時on call接生,實際遠遠超過15班,他曾遇過一夜被叫4次,一天只睡2小時,5年前創下單月親手「skin to skin」接生78個小孩的紀錄,但隔月就發現不對勁,檢查發現因工作壓力過大、心血管狹窄,45歲就累到心臟裝三支支架,「真的太累了。」
過去十年,台東新生兒人數共1萬7244人,郭成興接生多達5148人,占29.8%,十年來三成台東新生兒都由郭成興與東基團隊接生;面對後山台東婦產科環境愈來愈困難,包含醫師不斷流失,以及縣內婦產科診所逐漸停止接生業務。他說:「確實愈來愈辛苦,特別是健康和體力大不如前,台東婦產科需要有年輕新血加入。」
城鄉差距讓他留台東
郭成興回憶第一次來到東基,當時尚在東基服務的已故婦產科醫師徐文成帶他參觀,他看著眼前這位前輩,心中暗忖:「年紀這麼大,還在這裡辛苦撐著?」原只想待兩年,沒想到一待就是十年,連老婆、孩子都跟著搬來台東。
郭成興說,他不是沒有過離開台東的念頭,但有個畫面讓他深刻感受城鄉差距,有次他到台北某醫學中心,當天產房有位高風險產婦,產房裡有11位醫師處理,還不算支援團隊,但是在台東,無論眼前的患者狀況如何複雜,常常只有他和團隊單獨面對,沒有後援,若是他再走,台東病人怎麼辦?
敦厚人情味讓他感動
在台東行醫十年,壓力不小,但台東敦厚的人情也讓他感動,在西部產檢時醫生告知孕婦胎兒正常,但下一秒胎兒沒了心跳,家屬馬上提告。在台東他遇過相同狀況,前一秒告訴孕婦胎兒正常,下一秒沒了心跳,孕婦及家人抱在一起哭,但不會告醫師,因為他們知道「醫師盡力了」。
過去十年來不少病患寫信向郭成興致謝,他說,有位老阿嬤平常在路邊擺攤賣水果,來醫院治療嚴重泌尿道感染,他看了捨不得,就問阿嬤:「為什麼不早點來看?」阿嬤說平常要擺攤,沒人幫忙,後來阿嬤治療好,特別拿家裡種的水果,塞在他手裡。
病人帶自家養的雞送他
除了水果,也有病人帶家裡養的活雞送他,且不少病人只要來掛他門診,中午或晚餐時間,就會買便當給他吃,甚至有時看診到凌晨一、二點,還有病患送的免費消夜。
在病人眼中,郭成興說話輕柔,是用心解說的好醫生;在同事眼裡,郭成興是有責任心、使命感的好醫生,關心患者和家屬,一位長期和郭成興合作的護理師說:「我覺得郭醫師是真心關懷患者,能站在患者、家屬的立場,有時患者和家屬面對狀況時,難免心情浮動不安,郭醫師帶給家屬很大的安定感。」
第29屆醫療奉獻獎特別報導個人獎
郭成興
郭成興說,學校教他醫病,但父親教他救人。 記者羅紹平/攝影、圖/郭成興提供 年齡:50歲
出生地:台北市
現職:
● 台東基督教醫院婦產科主任學歷:
高雄醫學大學學士後醫學系經歷:
● 宥生婦產科診所院長
● 新光婦產科主治醫師主要事蹟:
● 2009年起在台東擔任婦產科醫師,至今近11年
● 在台東縣接生超過30%的新生兒,處理多起複雜危險的狀況
推薦閱讀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醫病平台/盼回熟悉的他
醫病平台/親愛的老伴確診阿茲海默症,我這樣幫助她「退化得慢一點」
手術麻醉到底危不危險?幾點沒注意讓風險三級跳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醫師罹僵直性脊椎炎痛到無法走路 家醫科改學免疫風濕科
醫病平台/著手建立屬於自己晚年生命的迪斯耐樂園
台灣小兒麻痹之父畢嘉士 日前挪威逝世享耆壽93歲
醫病平台/分享老人醫療照顧的經驗
醫病平台/最值得投注的快樂老人國
名醫就是好醫師嗎?專家這句話突破盲腸
我的經驗/流鼻水、嘴唇腫… 我因奇異果過敏
專業觀點/奇異果過敏 通常因表皮絨毛
醫病平台/信願行盡人事聽天命
醫病平台/我的新太太和新生兒
醫病平台/黃春明罹癌仍牽掛寫作 妻:老爺車了,要慢慢跑、快快寫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腳踝翻船骨折 走路不再急驚風
醫病平台/到底我該怎麼做?
醫病平台/美人魚的交易
良醫幫圓夢 癌末患病榻喜見女兒結婚
腳踝翻船竟骨折 糖尿病權威許惠恒從中學會慢活
單親媽罹乳癌拖年餘一個人看診 醫生這句話惹哭眾網友
助罕見病患重新站起來 陳英和獲台灣醫療貢獻獎
醫病平台/活出淋灕盡致的生命
偏鄉開車5小時看診 牙醫曲國棟一做18年
因一句話到雲林 比利時「方奶奶」 守護偏鄉醫療
李樹人/佛祖再大 沒藥廠採購頭兒大
我的經驗/抗癌最後一哩 敗給一根吸管
專業觀點/化療碰上吸入性肺炎 治療難
醫病平台/當護理專業終於被看見時
一趟單車行 他決定到台東幫助癌患者
醫病平台/大不幸中的小確幸?
猜你喜歡
兒科界「天使醫師」葉勝雄過世!享年42歲...臉書14字惹哭網友
不菸不酒無心臟病史…台南壯年員警猝死 留下一對求學子女
海帶為什麼要打一個結?營養師揭露2原因
台大醫院新竹生醫園區分院16日開幕 初期有這7科
兒涉殺警入獄 女星罹癌養生一年狂甩28公斤
傳罹患急性白血病 球評潘忠韋:積極面對
官員涉威脅學生 國健署:記大過調離主管職並法辦
「艋舺」資深男星侯傑過世 失智曾沒穿褲流落街頭
未來罹患癌症風險可能增7倍!研究揭這些患者有隱憂
翁家明演植物人躺20年秒醒 還能上街趴趴走
手術麻醉到底危不危險?幾點沒注意讓風險三級跳
他秉持「過午不食」5年不吃晚餐 胃裡爛的一塌糊塗
「自然療法大師」51歲身亡 看看風靡的養生法有多雷
冷天來杯咖啡讓身體熱起來?學者:反而不利保暖
住高樓幽靜噪音少?實測結果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
大轉彎!科長承認買手機用官威恐嚇學生 衛部將開考績會議處
玫瑰洗髮精好香,竟恐含塑化劑!台大化工博士:看懂2認證,避免洗出環境荷爾蒙
運動防護、延緩失能 物理職能治療明年可望直接服務
有效改善血液黏稠 一天中3個時間記得要喝水
醫病平台/親愛的老伴確診阿茲海默症,我這樣幫助她「退化得慢一點」
蹲式馬桶和坐式馬桶哪個髒?看完這個實驗就懂了
保溫瓶裝什麼飲料都可以?掌握6重點使用才安全
女全裸做「肛門日光浴」稱獲正能量 專家:有罹癌風險
「奶奶,你先睡,你兒子明天就來...」一個長照照護員心疼的謊言
偏頭痛發作 為何吐一吐就好了?
公費流感疫苗第二階段8日開打 聯醫5院區加開診次
14組致命混搭藥健保示警 灰指甲藥、贊安諾不可同時吃
頂級貨色組成僅31元!雲林營養午餐讓台北上班族掉淚
定期全身健檢無法減少死亡率?醫師4點詳盡分析
昏倒心臟驟停 浙江新聞證實:高以翔搶救無效去世
不婚一定晚景淒涼?45歲女晚年規劃:賣房去旅行,最後住進養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