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看病後的憂鬱

醫病平台

醫病平台

當我年紀越大時,發現我的近視度數也愈來愈深,後來不只是高度近視,視網膜、黃斑病變等也都出現了,視力愈來愈差。
當我年紀越大時,發現我的近視度數也愈來愈深,後來不只是高度近視,視網膜、黃斑病變等也都出現了,視力愈來愈差。
示意圖╱123RF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醫病的溝通,著重於病人與家屬看病時感到困擾的地方。本週的三篇文章包括兩篇由病人描述他們看病時所親身體驗到的挫折,其中還包括由醫師的話語與態度所感受到的傷害,以及一篇醫學生在醫病關係的個案討論會後的心得。

我今年將滿七十歲。

當我年紀越大時,發現我的近視度數也愈來愈深,後來不只是高度近視,視網膜、黃斑病變等也都出現了,視力愈來愈差。每次門診需要放大瞳孔,有時還要做視野檢查、眼底攝影等等。

我住在桃園鄉下,每次到台北就醫,就要勞動先生先開車帶我去坐火車,到台北後,再坐捷運或轉公車到醫院。

多年前第一次慕名到某醫院做完檢查後,醫師說:「可能需要動手術,但最近我手氣很背,我無法幫你開刀。你再去給別人看好了。」

失望之餘,我也只好再去別家醫院找號稱「很棒的醫師」,他又重新做了一次各項檢查後,對我說:「我看原來看你的那位醫師好得很,我也不方便幫你開了。」

就這麼一句話回絕了我。

就這樣,不久我又再次踏上另一家醫院的眼科門診。這一次是朋友有點認識的醫師,所以沒有像前兩次幾乎是即刻被拒絕。這位醫師已接近退休年齡,幫我動了一點手術,讓我的眼病稍微好一些,真的很感謝他。他每次都很親切的看病,之後則是照樣拿藥點藥。

這位醫師退休後,我只好再選擇另一位年輕有名氣的醫師,他絕不輕言多說幾句話,當然這中間也承蒙他幫我作了幾次手術,免得眼疾更惡化,也非常謝謝他。

不過,每次從家裡出門到看完病,至少要三個鐘頭,還必須勞動親戚朋友來陪伴協助,經常是下午一到三點後才看完,而最終只能得到醫師的幾句話:「拿藥、點藥,什麼時候再來!」一直到現在都這樣。

我不知道是不是這樣也算不良的醫病關係?我不知什麼時候我的眼睛會好轉一點,最終又會有什麼結果?什麼時候可能會失明嗎?因為醫師說:「能保持目前這情況就算好了!」

其實後來這兩位醫師看病都很認真,但若沒有好體力,每次要看大麼多病人實在也很辛苦,有時候到了十二點、一點時,看到醫師的桌上又有一瓶礦泉水及一包餅乾,也會覺得嘸咁。

看病看得太累,也難怪會懶得講話了。

當醫師回我問題時,我會有一點安心,但實情是自己也不知道進步不多,可能是因為自己本身的眼睛條件比人差,也沒辦法要怪誰了。

但醫師的職責是什麼呢?醫病關係就只有這樣問一句、答一句嗎?病人要怎麼辦呢?像我現在又有當人、物到了我的雙眼前時,我才真正有感覺,坦白講,我也常常會很緊張,別人也很擔心,有時候,醫師願意多講一句話,我就整天會安心、開心,覺得有被照顧到。

在現階段制度下,醫師、護理師也實在是很辛苦的一群,但如何可到醫病雙贏呢?病人是弱勢的另一群,他們如何能夠安心、滿意的看病,能夠同理的被對待呢?

每次看完病後,我覺得愈來愈憂鬱了……

我真的衷心祈禱世間每一個人都有健康的身體!

(本文轉載自民報醫病平台2017/7/21)

醫病平台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