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急診醫師娘的標準寫照:獨立自主、與寂寞共處

醫病平台

醫病平台

急診醫師工時長、壓力密集度高,身為急診醫生娘,早已習慣獨立自主。
急診醫師工時長、壓力密集度高,身為急診醫生娘,早已習慣獨立自主。
示意圖/ingimage

編者按:「醫病平台」希望能透過這專欄,增加醫療人員與社會大眾的互相了解。我們過去的討論除了醫師談他的專業以外,也分享醫者自己或家人生病的經驗,但我們很少有機會了解醫師的家人對先生這種職業的感受,因此本週我們依序由老、中、青三代的「醫師娘」執筆,希望能幫忙社會大眾了解醫師家人的內心世界,也可以更體恤醫師的付出。

醫師在台灣的平均薪資和社會地位相對較高,所以醫師娘在一般人的想像中總是好命的一群,光鮮亮麗之外,整天可玩樂享福,不用外出工作,穿得漂漂亮亮吃下午茶,累了就回家數鈔票即可。這麼敘述或許有點過於誇張,但其實這正是許多人對於醫師娘的想像,各種醫療電視劇中可見一斑。也因為如此,許多年輕女性只因嚮如此生活,拼了老命成為醫師娘,或是常對醫師娘投以羨慕的眼光。其實隨著醫師的成長階段、選擇的科別不同,生活和工作型態也有所不同,醫師的另一半所過的生活也會有所差異。有些醫師娘或許真的是過著如前述公主般的生活,但那應只佔極少的比例,至少我本身和身邊的醫師娘們,不全然是如此,甚至相反地,許多都是精明幹練、獨立自主的另一半。

我的先生是在醫學中心上班的急診科醫師,急診科和其他科別的上班模式較為不同,採十二小時制,且白夜轉換頻繁,若是值加護病房含查房工時可高達十六小時左右。另外,上班時的壓力密集度也很高。先生常告訴我,他上班就像「打怪」一樣,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衝鋒陷陣,針對病患們不同主訴進行快、狠、準的醫療處置,將病患穩定下來後,再安排出院追蹤、或是轉至適合的病房或加護病房;也因為急診的不確定性,急救復甦對他們來說是家常便飯,身心壓力也如影隨形,往往回家已是身心俱疲。此外,除了以上的臨床工作,在醫學中心工作還必須肩負教學及研究,不管是各種繁瑣的行政事項,或是日新月異不斷累積的醫學新知,都只能夾雜在下班後的零碎時間,每天看著先生忙進忙出,下班還頻頻接電話處理公務,一方面除了感到驕傲,卻也擔憂先生的身體健康,在日夜顛倒,三餐不全的生活中要如何維持?以上的前情提要,刻劃出典型的急診醫師生活。相對的,急診醫師的太太的實際日常又是如何呢?

我常自嘲:「跟先生交往時我常常覺得自己是單身,婚後更常覺得自己是單親媽媽。」其實這一點也不為過。在醫師繁忙的工作之下,獨立自主和能與寂寞共處簡直是所有醫生娘的必要條件,而身為急診科醫師另一半的我尤其感受很深。因為先生的上班工時及班種多變,再加上行政及研究工時,往往很多事情必須由我獨立一手包辦,在我的字典裡,「依賴」這個字是幾乎不曾出現的。舉例來說,先生已經連三個月的大夜班,家中未滿一歲的女兒只能沒日沒夜地獨自一人照顧,即便先生下班,也總是先留在醫院處理公務,回家也差不多要休息儲蓄體力,以接續晚上的夜班,甚至連我生產前破水,第一時間也是我獨自扛著待產包,至附近診所檢查,老公下班後才急急忙忙地前來探視。

婚前還在交往的階段,醫學系也是大大小小考試不斷,加上臨床還在學習,所以常常無法和其他系所的大學生一樣,那麼甜蜜地到處約會,最常就是我一人逛街、一人找事做,或是一起到圖書館念書,偶爾一起短期的旅行已經算是奢侈。又譬如,最近帶著小孩去上游泳課,老師總問:「媽媽,怎麼每次都是你下水?我們這邊大部分都是爸爸帶游泳課,媽媽都不敢下水怕學不來或抱不動小孩欸!」聽完我差點噗哧一笑,帶小孩游泳對我來說根本是「一塊小蛋糕」!也許是因為身為急診醫生娘,早已習慣獨立自主。

總而言之,醫師的另一半也許不如螢光幕上的那般光鮮亮麗。獨立自主、包辦家務育兒、學會與寂寞共處、懂得忍耐及體諒都是最真實的寫照。身為一位全職媽媽及急診醫生娘,我不遮掩也不需包裝,踏實的盡好自己的責任,無非是想讓先生能心無旁騖的盡到醫師的天職,造福更多的病患。僅以本文獻給所有醫師最強的後盾,醫師娘!

急診 加護病房 醫學中心 壓力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