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杏林.診間

你可以選擇成為什麼樣的人

楊定一
楊定一

【聯合報/文/楊定一(長庚生技公司董事長、長庚大學、長庚技術學院、明志科技大學三校董事長)】

過去許多人認為人的大腦發育成長會受到時間與遺傳限制,但現今醫學已經證實不論任何年齡,人腦可以透過新經歷的事件而重組神經路徑,並建立新的知識與行為。即使是受創的大腦組織,只要給予正確的照顧,仍然可以使其功能恢復,我們稱之為「大腦可塑性」(brain plasticity)。

我曾經看過一本書《My Stroke of Insight》(中譯本《奇蹟》),作者吉兒‧泰勒博士(Dr. Jill Bolte Taylor)她將自己37歲遭遇左腦中風並且成功康復的經歷分享出來。透過不斷的學習,不僅讓受到嚴重傷害的左腦功能得以恢復,更讓她有機會體驗右腦裡平靜、快樂的自己。她認為這次中風最大受惠之處,是重新建立一個更寬廣的大腦世界。

人的左右腦先天就存在不對稱的功能,不論是對於資訊接受或處理過程完全不同。左腦傾向以細節、條理、時間順序來分析各種訊息,因此造就出分別、判斷、喜惡等價值觀;而右腦則是以直覺方式擷取各種資訊,並以圖像方式建構彼此關聯性,右腦所關聯的並不是理性的邏輯思考能力,而是與「當下」、「超越」或「喜樂」等感性的心靈層面相關;然而左右腦並非獨立運作,必須完美合作,才能造就完整有彈性的大腦功能。對於多數人而言,受到左腦支配機會多過於右腦,即便是慣用左手的人也是如此。

因此,我們習慣以嚴謹、自我為中心的分析方式來處理日常事務,並不斷對於周圍人事物進行分析比較;相對之下,右腦所帶動出來的熱情、冒險、滿足、慈悲等等念頭反而經常處於被壓抑狀態。這主要是因為在成長過程中,受到各種因素,如文化、教育或是重要人士的價值觀念等影響,導致我們習慣不斷強化通往左腦的神經迴路,習慣以左腦來主導一切。

人是由情緒主導意識的動物,大腦裡的邊緣系統(limbic system),主導人體各種情緒反應,可稱「情緒腦」。大腦在接受外在訊息時,會先經過這個情緒腦過濾,再將資訊轉移到左腦或者是右腦。特別是一個叫做「杏仁核」(amygdala)部位,掌管一切關於焦慮、急躁、驚嚇及恐懼等負面情緒,當我們接觸訊息是陌生、具威脅性時,這些訊息會很輕易觸動到杏仁核,立即產生恐懼的情緒,此時我們的大腦自然會偏向以左腦的思考方式來應變眼前的事件。大多數人在當下並無法認清這個過程,只能任由此情緒繼續反應下去,不斷設想自己要戰勝此危機,但其實這只會促使此負向情緒迴路更加壯大甚至成為一種習氣。長久以後,我們習慣被左腦思維控制而不自知,慢慢的右腦裡的快樂、慈悲的特質也就被壓抑下來。

如果我們可以理解各種習氣只不過是受到神經迴路的控制而已,所以只要能夠改變舊的神經迴路,就可以改變自己的舊習氣,選擇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包括個性、價值觀或是處事態度等都可以重新塑造。要如何不為負向情緒所困,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當下利用一個感恩的念頭,而且以實際行動表達出來——說出「謝謝」,就可將前往負向情緒神經迴路改變成前往正向的情緒神經迴路,並重新感受內在平靜、快樂。當身心狀態處於和諧平穩狀態時,自然也就能以更正向角度來看待周圍所發生的一切了。

【2012/02/19 聯合報】

中風 杏仁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