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什麼是低GI飲食?營養師教你外食「GI搭配法」,食物加「1味」可降GI值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杏林.診間

左半邊臉歪以為中風 心臟科權威洪惠風罹罕病 中醫幫大忙

新光醫院教學研究部副主任、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洪惠風,5年前罹患顏面神經麻痺,透過中西醫治療康復。

圖/洪惠風提供
新光醫院教學研究部副主任、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洪惠風,5年前罹患顏面神經麻痺,透過中西醫治療康復。 圖/洪惠風提供

「飛機剛起飛不久,一照鏡子,就發現我中風了。」左半邊的臉完全不會動,等飛機抵達台灣,一衝回家,我就先吞三顆阿斯匹靈。隔天確診是「顏面神經麻痺」,但我罹患的是少見的「侖謝亨特氏症候群(Ramsay-Hunt Syndrome)」,復原的機率僅有5成,「我以為,自己沒辦法再從醫了。」

●過度勞累罹顏面神經麻痺 飛機上發病誤以為中風

5年前,我到北京參加學術演講,恰巧那段時間工作非常忙碌,準備演講多少也有些壓力。前一天抵達北京,隔天演講完回台,行程十分緊湊。但演講當天早上,我利用空檔時間,搭計程車遊覽一下城市風光,風從敞開的車窗迎面吹來,雖然感到左臉有點痠,卻也沒那麼在意,就將車窗關了起來。

等到演講順利結束,準備返台,當飛機起飛後逐漸穩定,我走到廁所照鏡子,看著鏡中的自己,赫然發現左半邊臉歪了,心想「完蛋,我中風了!」

當時我的左臉完全不會動,我看著鏡子,腦子快速自我診斷。顏面神經麻痺分成周邊型與中樞型,腦血管栓塞引起的中風屬於中樞型,額頭會有抬頭紋;單純的顏面神經麻痺則屬於周邊型,又稱為「貝爾氏麻痺(Bells Palsy)」,沒有抬頭紋,但恢復狀況較好,9成的人能復原。

我抬起頭來,卻發現抬頭紋還在,心想這就是中風了。但飛機才起飛不久,搶救中風必須趕在黃金3小時內施打血栓溶解劑。就算飛機中途停降、搭救護車轉送醫院、等醫療人員急救,勢必會超出3小時。因此,我也只能先等飛機飛回台灣。

●罹患少見的「侖謝亨特氏症候群」 中獎三大不利預後因子

一下飛機已是晚上12點多,回到家和身為感染科醫師的妻子討論一下,決定先吞3顆阿斯匹靈抗血栓。隔天一早,趕在醫院晨會前,我找了好友神經內科的主治醫師連立明診斷,當時他看到我的抬頭紋已經消失,手腳無活動障礙,評估是掌管大腦第7對的顏面神經出了問題,確診罹患顏面神經麻痺。

但是,前一晚妻子也發現我的左耳有許多疱疹,確定是因帶狀疱疹病毒引發顏面神經麻痺,但不同的是,這也會影響大腦第8對的平衡聽覺神經,合併兩者,是屬於少見的「侖謝亨特氏症候群」。

這類型的顏面神經麻痺,病人恢復的完整性取決於3個因素。第一,如不僅是單純的顏面神經麻痺,還合併有其他狀況;第二,年紀愈大,恢復狀況相對較差;第三,經過神經傳導試驗後,如神經傳導速度每秒低於30公尺,預後也較差。

「沒想到這些狀況,我全都中了」,查了一些資料後,我能完全復原的機率大概只有5成。那時一確診,我就暫停門診、工作,跑到台北榮總住院,專心當一名病人。

●左臉麻痺口水、眼類流不停 憂無法再從醫

住院期間,為了治療服用類固醇、維他命B12和抗病毒藥物。但真正的煎熬才正要開始。

因左半邊臉完全麻痺,左邊嘴角完全下垂、合不攏,講話聲音全糊在一起就算了,還會邊講邊流口水;吃麵時,麵條會從右邊吃進去,但從左邊掉出來,喝湯也必須扶住下垂的嘴角才能喝。

左邊眼睛也沒辦法闔眼,只要風一吹就會開始流眼淚,卻當左眼流淚時,右眼也會不自覺流淚,根本看不清楚前方,沒辦法開車,生活上有許多不便。這些狀況,即使出院一周後仍未改善。

那時我有很多的想法,如果有一半的機會無法復原,身為內科醫師,最重要就是要透過說話、溝通衛教病人,我連話都說不清楚,是不是不適合再從醫,心情十分沮喪。也想說反正都這樣了,總不能「人在天堂,錢在銀行」,當時臉都還歪著,就跑去買車,索性將舊車換掉。

●臉書湧現關懷 求診中醫針灸治病

「但沒想到,後來臉書發揮功效。」我將生病的過程放在臉書上,陸續就有很多幫忙進來,建議我必須要復健,避免左半邊臉的肌肉萎縮;在南部開業的學生,也特地北上替我「耳針」,感覺確實好了點。「但後來,我卻又走錯了路……」。

發病2個禮拜後,感覺有好一些,我又重新回去看診,心想戴上口罩後,病人也不會發現。但沒想到那天一路看診下來十分痛苦,為了讓病人聽清楚我說的話,我必須一手扶著下垂的嘴角,另一手敲鍵盤、輸入病歷,相當不方便。結果面對幾十個病人,我說話愈來愈不清楚。

經過那天之後,我的狀況又變更差,心想不能繼續這樣下去,便向醫院請了2個月的假,下定決心好好休息。那段時間看了許多顏面神經麻痺的資料,發現除了使用類固醇治療,也沒有什麼其他更好的辦法。

此時臉書上,又有朋友陸續開始幫忙。有人推薦很神的無牌密醫,但我不敢嘗試,這段時間我持續做著電療復健,直到友人推薦我,可以向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副院長孫茂峰求診。

我記得,當時頭、手、腳都有針灸,當針灸上去後,後面就接上電流,感覺整個臉部肌肉都在抽動,每次針灸大概10到20分鐘。一開始幾乎每天去,隨著能做出一些臉部表情後,感到改善許多,之後一周回診2至3次,早上做復健、晚上針灸,2個月後臉部完全康復。

●病後減輕工作量 門診限號僅接老病人

康復後重回醫院,我看診開始嚴格限號,不接初診的病人,只看老病人,從門診開始減量,連帶也會減少病人需要做心導管的量,縮減了整體的工作量。但後來我去了一趟義大醫院,重回新光醫院後,原本的老病人逐漸散去,才開始重接新病人,但門診依然會限號,不讓自己太勞累,以免又復發。

罹患顏面神經麻痺與工作壓力、疲憊和休息不夠有關,其實在發病前1、2周,就有感到耳朵有些刺痛,但也沒有特別在意。也因為我感染了帶狀疱疹病毒,這種病毒會潛伏在人體,當人體免疫力低時又復發。

因此,有過一次經驗後,限制工作量、避免讓自己太過勞累,也打了一針帶狀疱疹疫苗預防。提醒民眾,「針灸雖然有效,但西醫也不能偏廢」,及早治療、遵照醫囑服藥,別過度勞累讓顏面神經麻痺找上門。

●洪惠風小檔案

年齡:58歲

學經歷: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住院醫師及心臟科總醫師、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任、高雄義大醫院心臟內科主任

現任:新光醫院教學研究部副主任兼心臟內科主治醫師

【洪惠風/口述、記者黃安琪/整理】

顏面神經麻痺 侖謝亨特氏症候群 帶狀皰疹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