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到「神經質」,多數人常想到是負面、不好的情緒,但這屬於一種個人特質,如同有人追求完美、做事急性子,只要不影響日常生活就好,若無因為焦慮引起胸悶、頭痛、失眠等身體不適症狀,或造成工作效率明顯降低、學習意願低落等,其實跟一般人並無差別。
「焦慮」與「焦慮症」不同,焦慮是種情緒,而焦慮症是疾病,它的心理症狀也包含焦慮情緒,同時也會顯現在恐慌症、畏懼症、社交焦慮症、強迫症與創傷後壓力疾患的病人身上。
一般而言,若孩童在校表現鮮少與人互動、獨來獨往、情緒表現不流暢,像是經常隱藏喜怒哀樂、常頻尿或尿床等,家長就得注意。若症狀嚴重,家長卻未察覺,延後治療恐易引發焦慮相關疾患,如憂鬱症、恐慌症等。
此外,幼童遺傳父母體質,或童年時主要照顧者的脾氣暴躁、缺乏耐心,這些被照顧經驗易讓孩子缺乏安全感,無形中影響孩子的個性養成,可能造成幼童過度焦慮,影響日後表現或身心健康。
因此無論患者或一般人,當身心感受壓力、備感疲憊時,透過精油釋放香味,由嗅覺帶入大腦邊緣系統可放鬆身心,或不妨適量食用甜食、巧克力等紓壓食物,提升腦內血清素、多巴胺分泌,亦可感到心情愉悅。另外,配合腹式呼吸法,藉由腹部呼吸調節、活化副交感神經,讓焦慮導致過度活化的交感神經活性下降,進而放鬆身心。
(諮詢/微煦心靈診所院長陳嬿伊)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