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路上有你/新豐老街丁醫師,謝謝您!
在醫病關係緊張的世代裡,雖然,「醫師」早已不再是人人稱羨的職業,但還是有許多醫護人員堅持著自己的初衷,守護民眾的生命。相對地,也有許多民眾對醫護人員始終心存感激。在本次「謝謝,醫路上有你」徵文比賽中,我們看見了從「心」做起的醫病互動,也感受了醫者的愛、患者與家屬深藏心中的感激。
徵文比賽 【入選】 作品
記得幼時剛從台北搬到新豐時,觸眼所及只感覺一片荒涼,車站的木柵欄嘎吱直響,大風吹著缺了一角的藍色大垃圾桶滾過眼前……最熱鬧的地方是車站正對面的建興路大街,而如今已歇業的丁醫師的診所,就在出了車站左手邊五十公尺左右,麵包店的旁邊。
小時候生病的味道就這樣混雜著麵包剛出爐的香味、診所的藥味,以及最期待的,看完病之後丁醫師給的一顆粉紅色沾著糖粉的「金柑糖」。記得他總是溫和緩慢地邊移動著聽診器,邊安撫著生病不適的我:「不怕喔!等一下打完針就有糖果了喔!」而往往我的涕淚也多多少少是為了那顆甜滋滋的小糖果。
父親要上班,所以母親到哪總是帶著我們三個小蘿蔔頭,揹一個,再牽兩個。小孩子玩在一起,也常常一起生病,有時候連爸媽都會連帶遭殃被傳染,但印象中他們幾乎沒看過醫生,年幼的我甚至以為因為他們是大人,所以不會生病。而偶爾三個小蘿蔔頭必須到診所看醫生時,丁醫師總會親切地跟母親聊天,邊聊邊不經意地看完三個小的,有時也順便看看母親的咳嗽。那時尚未有健保制度,看一次病約需要一百多元,而父親當時的薪水只有兩千多元,所以母親總是趕忙推辭:「不用了,不用了啦!看一個就好了!」只是丁醫師最後仍總是包了一大袋的藥,笑著說:「別擔心,我只收一個的錢啊!我幫妳寫清楚了,這綠包的,你自己晚上記得吃,這紅包的是老大的,一天三次飯後吃,這白色的……啊!對了,再少收二十塊好了,妳可以順路買麵包回去給小孩子吃……」
因為年幼,所以只能記得丁醫師的姓,連診所的名稱都不清楚了,偏偏母親也只記得這些往事,只記得她總稱呼他「丁醫師」。不論如何,還是很想藉著這篇文章親口說出:「新豐老街上的丁醫師,我相信慈祥的您當年所嘉惠的,一定不僅只我們一家人,但您的平實、慷慨與體貼,在那段荒涼的歲月裡,真的深深地溫暖了一個拮据的家庭,謝謝您,丁醫師!」
●更多感人故事及活動內容請上網搜尋「謝謝,醫路上有你」。
推薦閱讀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醫病平台/邁入老年的醫師在想什麼 放射科醫師回顧他2020的退休生活
外科醫師變網紅擁34萬粉絲!江坤俊寫診間日記:遺憾的故事,能讓更多人不再遺憾
醫病平台/家有身心障礙子女的父母該如何面對 教養院的教養之路與您同行
我的經驗/心跳高達180幾下 直奔醫院一次處理2種心病
專業觀點/WPW症候群 建議手術治療
醫病平台/兒童精神科的診療工作 幫助孩子在正向環境中成長
影/30年已捐上億 離島狂醫大病暴瘦今再宣布遺產全捐公益
醫病平台/正向解決問題,會幫助我們往前邁進忘記煎熬
醫病平台/發燒感冒腹瀉,到底何時會好?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身歷其境才真的體會病人苦痛…當泌尿科名醫成了攝護腺癌患
冷漠前輩澆熄行醫熱忱?選錯專科的醫師其實不是少數
醫病平台/以病人角度來看急診檢傷
醫病平台/急診病人,不得不知的檢傷大小事
專業觀點/年長者、肌少症都要補充高蛋白飲食?營養師:這3種人不適合
我的經驗/如何誘導長輩吃進營養?食物可以這樣這樣調整
醫病平台/面對病人罹患短暫性全面失憶症 什麼才是醫護人員應該做的事?
醫師其實不是神 那些殘酷醫療照護現場下受傷的醫者
醫病平台/下一秒忘記我在哪? 5種人易罹患「短暫性全面失憶症」
肝淨推手簡榮南 幽默衛教 圈粉病人
醫病平台/我曾罹患暫時性的全面失憶症
醫病平台/快速醫療中的慢與效率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開刀開一半,闌尾炎發作!忍痛開完自己也躺在同一開刀房
醫病平台/一條褲劇團《長夜守燈》 疾病敘事的當代樣貌
醫病平台/病去如抽絲:慢性疲勞的病患知識
醫病平台/當醫師變成病人時,醫師的生病故事 — 骨質疏鬆症
我的經驗/術後視力又模糊 白內障復發?
專業觀點/復發性白內障 每人發生時間不一樣
光靠觸診就診斷出白血病!「抓病的柯南」黃富源:病人不是醫師的資產,是醫師的老師
醫病平台/從受傷經驗談「中西合璧」的好處!
醫病平台/生過病的醫生會是更好的醫生!
猜你喜歡
隔離就賠10萬防疫保單搶翻傳停售? 台產:會繼續賣下去
暖暖包用完不要丟! 基隆家扶無限期回收 棒球場有妙用
最新!迷客夏再道歉:推「無茶」配方、捐一日所得
歷經低潮,曾寶儀花十年才懂的人生醒悟:我再也無法對人說節哀順變,因為根本沒有這回事
跌倒住院健康續惡化 前總統陳水扁母親94歲辭世
先蓋毛毯還是蓋棉被?哪種材質最保暖?專家教「三明治蓋被法」超溫暖
整理包/全台嚴重血荒!你也可以救人 捐血資訊一次查
扁媽跌倒後健康惡化病逝!「跌倒」為事故傷害死亡第2名,這5招預防
一張圖看國內血荒多嚴重 高雄捐血中心最慘
消基會口罩大檢驗 彩色口罩過關但3成防護效率低於80%
外科醫師變網紅擁34萬粉絲!江坤俊寫診間日記:遺憾的故事,能讓更多人不再遺憾
大甲高中校外教學爆群聚感染! 15師生腸胃炎3人感染諾羅病毒
陪83歲媽媽在家斷食善終!醫師畢柳鶯:愛的極致是放手,瀟灑地走勝過痛苦地活
「我們都沒有老過」…初老6現象,認識它、面對它、提防它!
院內感染+本土案例 醫院評鑑「今年評定了」估7月評鑑
打針怕痛怎麼辦?研究教你讓打針時疼痛減少40%
糖尿病老藥成抗老神藥?教授:一件事比吃藥有效
驗20件口罩3件含鉛卻難稱不合格 消基會籲訂標準
院長講堂/重視培育人才!高榮院長林曜祥「沒在SCI登文章,我不會讓他當主治醫師」
掉髮、鼻炎好不了…這13種狀況都是鋅不足 醫師教你缺鋅吃什麼
食道潰瘍竟然與青春痘有關 醫師:不少人少了這動作
惹怒醫界 楊志良再批雙重標準
防猝死!跨科醫師成功勸千人戒菸 遠離致命風險
年輕人怎會猝死? 醫師點出最大的致命風險
醫病平台/退休精神科教授的「退而不休」生活 2019超前部署充實人生
在家安老的保肺之道
全台急凍!穿發熱衣禦寒卻愈穿愈癢?不會熱? 專家曝「保暖禁忌」小心冷到
鍾沛君自曝長輩不贊成公布病情 兩原因讓她坦然說明
朱俐靜淚訴罹患乳癌 初期痛到爬不起來:每天都崩潰
市售豌豆莢、甜豆莢殘留農藥嚴重! 專家教「洗菜秘訣」別傻吃農藥
頸部超音波、心臟超音波 健檢多1項 可防低溫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