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元氣新聞

與糖尿病共存逾半生,星雲大師97歲圓寂!豁達生死 實現器捐4價值

佛光山開山宗長、國際佛光會的創辦人星雲大師2月5日下午安詳離世,享耆壽97歲,弟子們陪在身旁。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佛光山開山宗長、國際佛光會的創辦人星雲大師2月5日下午安詳離世,享耆壽97歲,弟子們陪在身旁。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聽健康

00:00/00:00

佛光山開山宗長、國際佛光會的創辦人星雲大師圓寂,享壽97歲。星雲大師下午安詳離世,弟子們均陪在身旁。1967年佛光山開山後,他即確診糖尿病,但他曾說過要把疾病當朋友,「疾病來臨的時候,你不必太畏懼它,可以把它當作朋友,互相尊重,互相體貼,互相照顧,疾病和身體也會共存共榮的。」

把疾病當朋友 與糖尿病共存逾半生

星雲大師也曾經提及,人生的意義不在戀棧長壽,也不在永生不死,應該是如何發揮我們有限的生命,將它的內涵做無限的擴充,正如火花,雖然瞬間即滅,卻為人間留下燦爛的光彩。

照顧星雲大師多年的高長庚名譽院長陳肇隆曾經撰文,談到他「與病為友、置生死於度外」的豁達,非常佩服,星雲大師曾說:「修道人要帶三分病痛,才知道發心,所以疾病也是我們修道的增上緣,不要排除它,要與病為友。」

文中提及:腦中風是重大傷病,一般人懼怕,大師住院後卻淡定,像是導師,查房時對醫護人員開示,講述人間道理。跟一般病患不同的是,他對醫師解釋不太關心,一天到晚請假、要出院。他不在乎年近九十的身軀,心思都放在佛館工程與開幕典禮,我們想著怎麼協助他照顧自己,他已忙著弘法志業了。」

星雲大師中風後身體狀況走下坡,每兩天要進高雄長庚醫院洗腎,但意志力強韌,他曾告訴醫療團醫師「出家人不怕死」。他於過去接受本報訪問時也表示,早於卅年前就簽署捐贈器官,強調人生百年後,人體器官可說是沒有用的物質,如果能把這個身體沒有用的物質再利用,幫助別人,就可以延續它的價值。

【延伸閱讀】與病為友 一位醫師眼中的星雲大師

器官捐贈 是生命的延續,是「內財的布施」

星雲大師談及器官捐贈理念的訪問刊載於2019年9月8日的元氣周報。他表示,他個人已經響應器官捐贈,早已立下志願書。「器官捐贈」在佛教看來,是內財的布施,是資源的再利用,是生命的延續,也是同體共生的體現。

星雲大師指出,捐贈器官也可以說是佛教的首創,因為在兩千五百多年前,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的過去世為國王時,即以「割肉餵鷹」的胸懷作了器官捐贈的義舉,此舉並成就他的菩薩道。

此外,佛教經典也記載不少捨身例子,例如:《金光明經》的薩埵王子捨身飼虎、《大般涅槃經》的雪山童子為聞佛法捨身給羅剎等,這些捨身捨命的人,比死後才捐贈器官的行為更是了不起,化小愛為大愛,不枉此生,更為世人所稱讚。

至於人死要保持「完整大體」的看法,其實人生在世都有缺陷,何必要求死後一定要如此呢?佛經裡記載,釋迦牟尼佛在因地修行時,就有「割肉餵鷹」、「捨身飼虎」的義行,可見佛教並未標榜「完整大體」的觀念;相反的,能夠全心喜捨,全願助人,這才是佛教所提倡的真理。

對於「人往生後八小時內不能觸碰、移動,否則痛苦難耐,若瞋心生起,恐怕墮入惡道」的民間說法,星雲大師說,其實,一個人如果生前就發慈悲心,立菩提願,希望遺愛在人間,那麼願力勝過一切,摘除器官時應該不會感到痛苦;縱有痛苦,「難行能行,難忍能忍」,正是菩薩道的實踐。

星雲大師指出,捐贈器官,其價值有四點:

1.遺愛人間

2.資源回收

3.慈悲喜捨。

4.延續生命

談到器官捐贈,其實身體不是「我」的,身體乃「四大假合」而存在,就如旅店般供我們今生暫時居住而已。所以星雲大師認為,當一個人的生命走到盡頭,與其讓身體被蟲蛀、腐爛,不如將有用器官加以移植,讓別人的生命能夠延續。

禪宗講要看破生死,佛門講要了脫生死;了解生命的意義,解脫死亡的恐懼,這就是了脫生死。所以關於器官移植,當一個人老了、死了,器官於己無用,但卻能延續別人的生命,這是多麼美好的事,何樂而不為呢?星雲大師早在三十年前就已認簽器官捐贈同意書,他也希望大家一起響應這項莊嚴神聖的活動,希望社會愈來愈進步,大家共同締造同體共生的美好世界。

【延伸閱讀】星雲大師:器捐是內財布施 30年前已簽署

腦中風 洗腎 糖尿病 器官移植 器官捐贈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