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福利部正研議提高藥品、慢箋、檢驗檢查、急診的負擔部分,部長陳時中強調會保障弱勢。健保署署長李伯璋今透露,研議修法擴大免部分負擔對象,包括中低收入戶之依賴人口、重度身心障礙者、極重度身心障礙者,粗估總人數至少約四十七萬人,最快五月有初步結果。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呼籲,健保署有責任根據精算原則,主動針對現況、規劃方案、預期目標,提出大眾可理解的說明。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資料,2019年中低收入戶依賴人口有12萬9000多人,極重度身心障礙者至少14萬多人,重度身心障礙者至少20萬3000多人。李伯璋表示,健保署已與社家署討論,研議讓上述對象減免所有部分負擔,但這需要修法,最快要等五月立院這會期結束,才會有結果。
部分負擔改革方案內容複雜、影響龐大,試算結果及影響評估等完整內容皆未對外公布,健保署每天釋放零散資訊,民眾未來得多繳錢,卻只能霧裡看花。醫改會執行長林雅惠質疑,健保署一面要漲,一面要減免,這一加一減的總和是什麼?
林雅惠表示,各項部分負擔調整所影響族群大不相同,健保署有責任根據精算的原則,主動提出易讀的說明,讓社會大眾了解。包括現況中的調整空間、調整空間應優先容納哪些項目?調整後可達成的目標?雲端的藥歷和檢查影像對減少重複用藥和檢查的成效為何有限?還有哪些務實改善措施應優先推動?這些都要講清楚,才能服人。
林雅惠表示,民眾頂多只能決定就醫的次數,要做哪些檢查、開什麼藥,都不是民眾完全可控,所以醫療浪費絕不能只病人端下手、加收部分負擔。衛福部說接下來交由健保會討論,就算「對外溝通」,其實是誤導社會大眾,因為健保會只有諮詢權,並無決定權。除非健保署公布完整資訊,讓社會大眾有機會參與切身的公共政策討論,否則就算政策不合理,行政部門就是要做,健保會反對也沒有用。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