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政府開放萊劑美豬及全齡美牛事前未溝通,配套措施更倉促,衛福部前天深夜於官網公布「散裝食品標示規定」細節,雖要求豬、牛等廿項食品標示原產地,但尚未要求自助餐、小吃店、速食店、美食街等餐飲業者標示食物產地。衛福部長陳時中昨天承諾,本周將陸續預告,之後會示範該怎麼標示;陳時中說,含有萊克多巴胺的美豬沒有食安風險,他也願意示範帶頭吃美豬。
消基會昨痛批政府粗暴,置民眾健康權益於不顧,除堅決反對開放進口,也要求公開決策過程及具體民眾健康風險的評估經過與結果,沒有道理「以犧牲民眾健康權益來換取政治利益」。消基會秘書長吳榮達表示,食用美豬、美牛的健康問題可能在若干年後才顯現,若非進口不可,政府應比照衛福部的「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設置消費者救濟補償機制。
消基會表示,曾在二○一二年隨機採樣十五件肉品,其中有六件檢出「萊克多巴胺」,都產自美國。再者,近兩年在巴西、蘇格蘭、美國佛羅里達州等都仍有狂牛症案例,美牛並未脫離狂牛症陰影,萊克多巴胺後遺症依舊存在,堅決反對開放萊克多巴胺美豬及仍有安全疑慮的美牛進口。
屬於瘦肉精的萊克多巴胺在美國也有爭議。今年六月美國動物法律保護基金會,食用動物關注基金會和生物多樣性中心,提交緊急請願書,要求聯邦食品藥物管理局盡速暫停批准將萊克多巴胺用於豬和牛飼料。
請願書指出,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全國肉品的屠宰和加工因此延緩,通常被屠宰前數周才被餵食含萊克多巴胺飼料的豬牛,存活的時間變長,體內殘留的萊克多巴胺量也變高。
根據食藥署說明,便利商店、超市、賣場、量販店、夜市等販賣的現場調理或持續加熱食品,還有麵包、糕餅店、觀光工廠或飯店附設烘焙坊賣的麵包、 蛋糕、甜點,皆不屬於散裝食品,目前也不在規範之列。民眾在便利商店買到的熱狗、在麵包店買肉鬆麵包,都必須等待食藥署訂出規範,才需要標示。
消基會表示,蔡總統年初才強調開放美豬、美牛,最重要考慮標準是國民健康,且應以國際標準跟科學證據佐證;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八月也提及,必須站在消費者角度,確保所有食品安全無虞,還說不會讓農民受影響。對比如今作為,先前言詞都只是政治語言、搪塞之詞,不知政府誠信何在?
外界擔憂,台灣豬與美豬如混在一起使用如何標示,陳時中表示,會分層做標示,針對多個不同產地、都要做不同的標籤或順序標示出來。相關辦法今天會全部預告出來,並示範讓大家了解。
食安辦主任許輔昨天表示,美豬未來的管理方向,應比照美牛,「美牛怎麼做,美豬就怎麼做」。
根據食藥署公告,所有販售散裝食品業者,必須以中文標示告知消費者,以標示牌方式呈現者,字體大小長寬不得小於二公分,以標記或標籤呈現,字體長寬不得小於零點二公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