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黃文彥/台北報導】
法國在1988年進行世界首例臍帶血幹細胞移植,治療一名罹患先天性再生不良貧血症的5歲男童,迄今已有25年歷史;比起骨髓移植在配對及漫長等待過程中,臍帶血移植的配對門檻低,且取得方便,為許多病患帶來新福音。
台大醫院最近才替一名罹患先天免疫不全的病患,進行臍帶血移植手術。台大醫院小兒血液腫瘤科醫師盧孟佑表示,只要配對成功,向血庫提出需求,通常兩周內可取得臍帶血,骨髓移植至少等待3個月。
正是這種方便性,讓臍帶血應用有逐漸取代骨髓移植的趨勢。畢竟取骨髓讓捐贈者與病患都承受極大痛苦,臍帶血只要在胎兒生產時在臍帶與胎盤採集即可。
臍帶血至少要採集40cc以上血量,婦產科醫師通常能在3分鐘內完成採血。林口長庚醫院婦產科醫師鄭博仁說,無菌環境與足夠血量是採血兩大原則,除非胎盤早期脫離,正常情況可採集80cc血量,採集後的臍帶血可馬上入庫低溫儲存。
臍帶血裡的幹細胞,具分化為健康細胞潛力,提供具遺傳疾病家族無限希望。根據台灣現行規範,臍帶血移植可應用在惡性腫瘤、血液疾病、免疫疾病及代謝異常4大類疾病。
臍帶血移植概念與骨髓移植相似,只要病患有需求,配對成功後就可向血庫提出申請。盧孟佑表示,運送過程必須以低溫保持幹細胞活性,通常會以-196度C低溫液態氮瓶做為運送裝置。確認溫度與品質後,就可進行移植。
除了低溫儲存運送,國內也在2002年訂定「臍帶血收集及處理作業規範」,明定業者標準作業程序及檢測標準,確保臍帶血儲存品質。衛生署也在2009年公布「人體器官保存庫管理辦法」,凡臍帶血銀行必須通過食品藥物管理局審查,才能領執照營業,生寶臍帶血銀行便是其一。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