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頭鷹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貓頭鷹
【內容摘自《醫療崩壞!沒有醫生救命的時代》,作者方瑞雯、白映俞...等/合著;台灣醫療勞動正義與病人安全促進聯盟/彙編,貓頭鷹出版】
(本文作者:Maggie Lin,護理師)
上小夜班之前,下午兩點半準時坐在員工餐廳,快速地吃著也許是我今天唯一的一餐。匆匆忙忙收好碗筷,雖然我是四點上班,卻仍每天準時三點就踏入病房準備迎接忙碌的一個工作天。
做好所有準備工作,四點半交完班後才知道今天我手上有十四個病人,其中有一位是十年前放過心臟支架,但此次主要診斷是急性腦中風的一位中年婦女。
護理師照顧病人,沒有問題。但是心臟專科的護理師,來照顧神經內科急症的病人,可能就會有大問題。但是,因為神經內科加護病房沒有病床,所以哪邊有空床就把病人往哪塞,這是醫院的經營之道。一般民眾根本就不可能會知道這樣的照護品質差異有多大。
因為我的專業知識告訴我,神經內科的病患,最重要的就是意識的評估,也就是常聽到的昏迷指數,最好的狀態是十五分,最差是三分。病人甫入院時做的意識評估是一條重要的基準線,若是分數增加表示病情改善。反之,則是腦中有更多梗塞或出血,會需要在三十分鐘內進入開刀房。
這個病人我仔細評估後,GCS:E2V2M6注2,分數相加有十分。這表示這位病患是清醒的並且可以聽從指令,只是因為腦中風而無法睜開眼睛且只能發出不成句子的呻吟聲。但是我也立即就發現這個結果跟交班給我的資深人員所說的不一致,我回護理站翻閱病歷,發現醫師也是記載跟我所評估不一致,他們所評分的分數都比較低,只有GCS:E2V2M4。這表示這位病患是意識不清的,無法聽從指令也無法睜開眼睛,且只能發出不成句子的呻吟聲。
當時我是個剛工作半年的菜鳥護理師,不敢反駁資深人員,但我去問了負責的住院醫師,當我告訴他病人是清醒的時候,他回了我一句:「怎麼可能?」但我帶著他去病房,重新評估一遍時,他也清楚的看到病人可以遵守護理人員的指示而握緊拳頭跟放鬆。隨即,他回去修改了病歷記載。
如果今天低估了病患的分數,一旦病患狀況變差,需要緊急處理甚至開刀的時候,會因為本來就低估分數而沒有發現病患的生命正在流失。
為什麼資深的心臟科護理師跟住院醫師,會錯評病人的意識狀況?
簡單的說,因為忙碌。因為照顧的病人數太多,所以他們沒有時間好好觀察病人的狀況,如果時間充裕,哪個醫護人員不想好好照顧病人?當醫護人員照護的病人數太多時,病人的死亡率會增加不是沒有道理的,只是你怎麼會知道,你或你的家人不會是被犧牲的那一個?
另一個因素就是分科太細,多數的民眾覺得專科的醫師跟護理師才是專業的,這是個迷思。因為分科太細之後,他們對其他科別疾病的敏感度就會下降,本來應該要發現的問題,除非看對科,否則找不到原因,以至於大家開始逛每個不同科別的門診。有家屬說家醫科跟急診科的醫師不夠專業,這也是個迷思。
就我來看,他們應該要是民眾就醫的第一線醫師,由他們來分辨症狀,再轉診到其他專科去處理疾病,讓他們替民眾分辨問題,總比民眾自己找專科醫師,找來找去都找錯科,浪費醫療資源來得好吧!
同一個病人,家屬心急的每日守候在床旁,想要支持他的母親度過人生的難關,但是一般民眾不是專業的照護者,所以翻身、拍背、換尿布、鼻胃管灌食都不懂,雖然他們很有心學習,但是他們找不到人教。好不容易遇到護理人員來病房換藥,當然希望護理人員可以教一下如何照顧母親,於是這位資深的護理人員腦筋一轉,開口就建議他們「請看護」。
你也遇過護理人員明示暗示你請個看護嗎?為什麼護理人員會直接請家屬聘請看護?簡單的說,因為忙碌。因為照顧的病人數太多,但是每一項技術都需要半小時以上,去做示範教學並且確認家屬所做的是正確的。因為她腦海中想著她手上還有好幾位病人等著她去換藥,有病人要去檢查,有病人要辦出院,晚一點還要接新病人。她在一張病床停留太久,那麼後面所有的事情都會停擺,所有的病人都靠她一個人,她沒辦法停留。
醫院也提供了看護的服務,間接也是希望能讓護理師多照顧一些病人,但是變相的就要病人跟家屬多負擔看護的費用。許多醫院在病人剛住院時就會由護理人員明示暗示家屬聘請看護,但其實看護就是分擔護理師的工作,一般民眾不懂,他們已經默默掏錢在幫醫院省錢,也幫醫院壓搾護理師。
人,不是千手觀音,忙中總是容易有錯。
忙碌的護理人員最終會變成病倒的護理人員。
一般民眾最終會變成躺在急診地上等病床的病人。
你發現你或你的家人受到照顧的品質正在流失嗎?
醫療崩壞,是現在進行式。只是這把火,燒到你家門口了沒有?
注2:GCS(Glasgow Coma Scale):昏迷指數,滿分十五,最低三分。E:(eye open),睜眼反應;V(bestvertal respons),最佳語言反應;M(best motor response),最佳活動反應。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