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蔡容喬/專題報導】
75歲老婦人30多年前曾以放射線治療富貴手,不料4年前她右手心逐漸長出一大片癌細胞,避免擴散,醫師建議須截肢。高醫腫瘤化學治療外科主任沈茂昌嘗試為老婦人進行動脈化療,15個月內控制癌細胞,讓她留住右手。
沈茂昌指出,國外文獻發現,六成手部上皮癌患者都曾暴露在放射線下,且超過四成是醫師或牙醫,顯見早期放射線治療因劑量控制不夠精確,特定部位長期接觸放射線,日後癌化機率較高。
這類病例近20年來已相當罕見,上述案例近日將發表在美國皮膚科學術期刊(JAAD)。
沈茂昌表示,放射線儀器於1940至1950年代在國內問世時,一度被視為萬能,連皮膚病都可治。
婦人到院時,除了手心長出瘤狀物,右手指蜷曲,食指、中指及無名指關節也異常疼痛,由於手部上皮癌切除後復發率高,婦人也不適合再做放射線治療,為避免癌細胞擴散,其他醫師都建議直接將手部切除。
沈茂昌採用動脈化療方式,從婦人肩部開孔插入化療藥劑導管,每一至兩周回院治療,持續15個月後,癌細胞消失。
高雄市阮綜合醫院放射暨核子醫學部主任梁雲證實,早年的確流行以表淺X光射線來治療富貴手或青春痘,利用破壞表皮細胞原理,讓問題部位變紅、脫落。
高雄大同醫院影像醫學科主任謝賜吉說,放射線用於診斷,劑量僅2到10幾毫西弗,但治療劑量是上千倍,正常人將特定身體部位暴露在放射線下,的確可能引發細胞癌化。
不過,梁雲強調,目前放射線治療科技進步,照射部位可精準鎖定癌細胞,即使破壞到周邊正常細胞,但大部分可重生,癌細胞則永久破壞,關鍵在於醫師經驗和劑量拿捏,為了保命,放射線治療仍是現階段口腔癌、淋巴癌術後,及鼻咽癌患者的治療利器。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