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台北報導】
90歲阿公因骨質疏鬆,造成脊椎塌陷,數月來疼痛難耐,每3小時就得吃一次止痛藥。因為他年紀大,醫師不敢為他進行骨水泥整形等椎體固定手術。後來利用電腦斷層導航,找到傳遞痛感的關鍵神經節,局部麻醉後,用細針阻斷神經節。治療後,阿公不再煩惱疼痛,還可以到處騎車「趴趴走」。
嘉義長庚醫院神經外科部長楊仁宗說,疼痛會經由神經傳導到脊髓,再「通知」腦部,因此若能攔截神經傳導的訊息,病人就不會感覺疼痛。
不過,要找到疼痛的關鍵神經節非易事。楊仁宗舉例,因顱內三叉神經遭血管壓迫,而造成刺骨難耐的三叉神經痛,藥物治療無效時,就必須手術開腦,不僅有手術風險,住院時間可能高達一周;若用三叉神經燒灼治療,病人必須保持清醒,醫師過去憑藉X光及經驗,將可燒灼的細針進入,由病人告知,找出疼痛關鍵後,才能燒灼阻斷神經節,不但費時,病人也常因害怕而不願手術。
如今藉由原本用於腦部或脊椎手術的「即時電腦斷層影像導航系統」,就像行車導航系統,可迅速找到目標,細針置入到燒灼神經節,完成止痛治療只要數分鐘,不會影響其他神經。
楊仁宗說,不僅是三叉神經痛,因骨質疏鬆造成的椎體骨折疼痛,或癌症病人常見的疼痛,都可利用新科技,但要自付材料費約一萬元。嘉義長庚神經外科團隊已完成上百例手術,治療成果已在獲歐洲神經外科學期刊、世界疼痛學會年會等發表。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