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務工作者、上班族姿勢不良或家庭照顧者長期勞動,難免出現肌肉痠痛問題,「電療」成為常見的復健方式,就連長期臥床的長輩也有機會透過電療治療肌肉萎縮的問題。不過,兩位復健科醫師提醒,病患如有植入「心臟節律器」、「植入式心臟去顫器」皆不能電療,不然恐導致心律不整,皮膚有傷口、孕婦、癲癇、小孩、糖尿病患者也不建議使用。
何時要使用電療進進行復健?電療在復健的常見目的為何?
民眾如果有肌肉疼痛的困擾,或家中長輩因長期臥床、中風導致肌肉萎縮,利用電療方式進行治療復健相當常見。嘉義長庚醫院復健部醫師許宏志指出,電療是透過電流重覆刺激運動神經而讓肌肉收縮的復健項目,一般用於緩解肌肉疼痛,或中風等疾病導致神經受損後,進行神經與肌肉的再訓練,可利用外加電流刺激使肌肉收縮,可幫助訓練患者自主控制及動作控制的能力,防止因神經受損而導致肌肉萎縮,也可用來維持關節活動的靈活度與增加肌力。
萬芳醫院復健醫學部主任林硯農表示,電療在復健科最常見用於「止痛」,許多上班族、勞務工作者會因為各種疼痛前來求醫,電流能夠干擾神經到大腦中樞疼痛訊號的傳遞,電流強則可促進肌肉收縮或肌力增強效果。通常病患在家所使用的電療機,是電流較小、以止痛為主的儀器。
電療有禁忌族群嗎?
使用電療進行復健時,病人需要注意自身是否屬於電療的「禁忌族群」,部分族群並不建議接受電療。
電療的禁忌族群有:●病人如有植入「心臟節律器」、「植入式心臟去顫器」等電子植入式醫療器材,有導致心律不整風險
●身體潮濕、環境潮濕的情況下亦不得使用,避免觸電。例如皮膚有傷口會影響電流的傳遞,容易無法控制電流的狀況下容易增加電傷。
●糖尿病患者在疼痛感受上較不敏感,容易因電流過大導致受傷。
●癲癇患者則是顧慮可能會因電流的刺激,導致腦部不正常的放電而引起癲癇發作
●小孩、孕婦也同樣不適合電療。
資料來源/許宏志、林硯農醫師 製表/鄒尚謙
電療出現以下3症狀時,有可能是「腫瘤壓迫神經」,需進一步檢查
林硯農指出,臨床上肌肉疼痛的復健患者,通常在經過一、兩個月療程後,症狀多半能有所改善。
如果治療期間出現以下3症狀:●體重減輕
●疼痛範圍擴大
●夜間疼痛
就需要警覺可能不僅是肌肉引起的疼痛,有機會試「腫瘤壓迫神經」所引起,需要接受更進一步的檢查,找出真正疼痛的原因。
民眾不應有電療時「電流強一點」才有效的迷思
許宏志提醒,不少民眾都會認為電療時「電流強一點比較有效」,所以臨床上常有因為使用不當造成「電擊傷」、「燙傷」等情形。尤其容易發生在長者,因為他們的皮膚、脂肪較薄,一開始電療會較沒感覺,雖著不斷加大電流強度,等到長者有感覺時,往往電流已經太強,已經對皮膚造成傷害。建議電療設備應由專業醫療人員進行操作,才能減少因使用不當而造成的皮膚傷害。
責任編輯:吳依凡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