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
醫界指出,近幾年,幹細胞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利用幹細胞治療血液疾病與組織器官的修復與再造,指日可待;除已知的癌症外,未來像中風、心臟病、糖尿病或肝硬化,都可以派上用場。
台大醫院台成幹細胞治療中心主任唐季祿指出,人類的胚胎、骨髓、臍帶血、周邊血液及牙齒,都有幹細胞,其中胚胎幹細胞被認為具有分化成多種不同人體組織及器官的組織,但因有倫理與道德的爭議,目前各國研究以胚胎外的幹細胞為主。
他說,骨髓移植就是幹細胞治療,以台大為例,過去廿六年來,用於治療白血病,存活超過五年的病人有多達四百人,治療海洋性貧血、黏多醣症、再生不良性貧血的個案也不少。
台大骨科教授劉華昌表示,幹細胞具有再生及分化的特性,因此只要加入特定的生長因子,就可望誘導分化成軟骨細胞、心肌細胞、胰島細胞、神經細胞或肝細胞等,可用於修復受損的器官和組織,因此未來不論是退化性關節炎、心肌梗塞、糖尿病、中風或肝硬化等病人,都可獲得治癒的潛力。
值得一提的是,歐洲科學家在兩年前曾替一名支氣管受損的婦女,完成全球首例自體幹細胞培育出新氣管的移植手術。
醫界普遍認為,未來廿年,以病人本身幹細胞培育出完整的心臟、肺臟等器官,並非夢想,而且可以完全解決移植器官的排斥問題。
【2010/03/13 聯合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