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是第五生命徵象,開刀後傷口的疼痛則是病人最立即感到的不適,開刀前的恐懼甚至會加劇手術後的急性疼痛程度。台大醫院新竹分院麻醉部主任醫師洪明輝表示,最新的術後止痛策略,會依據引發傷口疼痛的不同生理機制多管齊下,而不是單靠傳統的嗎啡類止痛藥,除了能加速病人術後恢復速度,還可減少因為疼痛引發的各種併發症,包括肺炎、靜脈栓塞或認知功能障礙。
洪明輝指出,疼痛是第五生命徵象,就像心跳、血壓、呼吸血氧、體溫對身體一樣重要。過去20年的推廣,醫護人員皆會關切病人手術後的疼痛程度,教導病人疼痛不必忍,並積極地開立嗎啡類藥物以達到有效止痛的效果。嗎啡類藥物是很強效的止痛藥,可以立即緩解手術後中度到重度的急性疼痛,但對於相對敏感體質的人來說,也容易產生副作用,像是噁心嘔吐、呼吸抑制、或耐受性增加而需要更多止痛藥物。
洪明輝表示,有效的多管齊下策略,包括整合區域麻醉止痛、普拿疼類的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靜脈注射類固醇、局部麻醉藥物等止痛輔佐劑。除了有更好的止痛效果,同時減少嗎啡類藥物的使用量,甚至能做到手術期間全程不需要嗎啡類藥物,仍能維持良好的麻醉止痛,延長無痛的時間。對於嗎啡類藥物敏感的人來說,像是老年人、肥胖、婦女、有呼吸中止症候群的人和進行呼吸道、開胸、開腹手術等幫助更大。
目前越來越多麻醉科醫師會使用超音波輔助區域麻醉止痛,而且運用各種麻醉止痛輔佐劑均能有效降低疼痛,減少嗎啡類藥物總使用量,已成為開刀房內麻醉醫師的常備藥物選擇。
洪明輝也提醒手術病人與家屬,手術前可以多與麻醉醫師討論,依據病人的體質與手術需求,有更多的處置選項幫助病人減輕手術後的疼痛不適,開刀免驚慌。
編輯推薦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