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本報記者劉盈慧】
中央氣象局預報員林秉煜表示,從大氣的角度來看,霾的定義很廣,除了石化燃燒及工業排放的懸浮粒子以外,人類火耕所產生的煙霧或火山爆發時的煙霧,都是霾。
只要這類的懸浮粒子,相對濕度在百分之75以下,並且會讓視野的能見度低於10公里,都可稱為霾。
「因煙、霾所造成的災難傷害都可稱為霾害」,林秉煜舉例說,像2006年的東南亞霾害,就是印尼的火耕活動所引起。印尼政府鼓勵民眾栽植椰子與橡膠樹,部分業者為了方便耕種,會非法放火燒林整地,那年的氣候很乾燥,火勢一發不可收拾,山林燃燒時所產生的煙霧,隨著氣流擴散,飄散到鄰近的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
他說,東南亞霾害當時造成了許多班機延誤或取消,各國政府紛紛施行人造雨,有的還舉辦祈雨法會,當地民眾出門都要戴口罩。燃燒行為所產生的霾害,嚴重程度不輸北京霾。
💪更多健康推薦
‧擁6千萬模範夫妻退休搬進高級大樓 親戚上門揭穿假象:錢不代表一切
‧健康退休師夫妻65歲就入住養老院 不擔心9萬高月費直呼「太幸福」
‧吃藍莓防失智!藍莓一買回家就洗易發霉 專家教正確處理延長保鮮期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