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空氣可能比室外更髒!專家教你怎麼避免室內空汙
台灣省室內設計裝修商業同業公會聯合會理事長、台灣病態建築診斷協會監事會召集人羅清源說,空汙問題受重視,民眾也開始關心室內空氣品質。由於一般建築空氣流通,外頭髒空氣也會流通到室內,另外,抽菸、拜拜燒香、平時烹煮食物的油煙、裝潢家具中隱藏的甲醛和揮發性有機物質等,都是室內空汙的來源,無所不在,是隱藏在生活中看不見的致命危機。
家具、室內裝潢
● 慎選裝修材料 避免甲醛危害
羅清源指出,裝修房屋、新購家具,最常遇到甲醛危害,甲醛因價格便宜且防腐、防蟲,廣泛運用在人造板材、化纖材料、塑料地板、黏著劑、塗料中,室內裝修材料如木地板、發泡膠、隔熱層、地毯等,長期接觸容易引發過敏或呼吸道疾病,建議裝修房子前,挑選有綠建材標章的建材、家具、油漆等,裝修完成後,一定要保持室內通風一段時間,或添購具有除甲醛功能的空氣清淨機。
衣櫃
● 乾洗衣物通風 避開有毒溶劑
同理,乾洗衣物拿回家後,也有可能殘留具毒性的有機溶劑,最好的做法是,先拆掉防塵塑膠套,擺到通風地方吹風、晒太陽,讓有毒溶劑徹底揮發到完全沒氣味,再收藏、使用。新買的衣物也可以先下水再穿。
廚房
● 烹調後 抽油煙機繼續運轉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戴芳銓說,據統計,廚房油煙可能為台灣女性罹患肺腺癌的原因之一,廚房也是家中空氣汙染最嚴重的區域,建議抽油煙機應安裝在距離瓦斯爐70公分高,抽油煙機長度也應大於瓦斯爐10公分。此外,抽油煙機旁的門窗,建議煮飯時不要開啟,但要打開離抽油煙機較遠的門窗,以利油煙排出,烹調結束應過5至10分鐘後再關抽油煙機,才能有效排除廚房油煙。
一天兩次 選時機開窗通風
戴芳銓指出,室內門窗緊閉時,時間一久,二氧化碳濃度會升高,除了使用空氣清淨機外,也仍要適度開窗,保持空氣流通,建議每天至少開窗通風兩次,每次通風以15至30分鐘為宜。若室外緊鄰馬路,可以調整開窗時間,盡量在汙染物較少的時間開窗;若冬天風塵較大,每次開窗的時候,可於室內使用加濕器,或在暖器上放一盆水,以增加空氣濕度,讓灰塵不至漂浮於屋內。
他建議,使用空氣清淨機時仍需定期打掃家裡,每天至少開窗一小時讓空氣流通,剛開啟空氣清淨機時,建議先關窗10分鐘,清除室內空汙,之後再打開窗戶讓空氣流通,以免二氧化碳濃度過高。
濾網沒換 堆積成塵糧食
戴芳銓說明,因室內空氣隱藏許多看不到的過敏原,如塵蟎、粉塵、懸浮微粒、皮屑等,使用空氣清淨機後,這些過敏原並無法被消滅,而是吸附在濾網上,日積月累反而成為塵蟎的糧食,故一定要定期更換濾網,才能避免空氣惡性循環。
中山醫學大學院長、衛福部醫院手術室空氣品質小組委員白佳原建議,買空氣清淨機最好能精算效能,專業型可達約15到20坪,家用型5坪到10坪,其次耗電量,直流變頻較省電、效能好,價格也高。另外,要注意耗材與保養,記得要定期更換及清潔濾網。
確保空氣品質
空氣清淨機 搭配定時開窗
白佳原說,空汙季,室外空氣髒,學生待在門窗緊閉室內,空氣更髒。他曾經實驗,20坪教室內使用空氣清淨機,若能每半小時到1小時,開窗約2到5公分,室內二氧化碳濃度低於1000PPM,就可確保三到九成空氣品質。
羅清源說明,台灣空汙指標包括PM2.5、PM10、臭氧(O3)、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一氧化碳(CO)等,室內空汙如何量測?最科學做法是透過儀器檢測,計算出室內PM2.5、二氧化碳、甲醛濃度等來推算空氣品質,再透過屋內的全熱交換器加裝空氣濾網換氣,搭配室內空氣清淨機使用,才能有效降低二氧化碳和甲醛濃度。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氣喘若未有效治療恐致命 藥師教你如何正確用藥!
一分鐘爬不到30階 肺功能不足為肺阻塞高危險群
男子非高風險族群 卻發生2次膿胸威脅
久坐久站 當心罹睡眠呼吸中止症
氣喘頻依賴短效急救吸入劑 恐有致命風險
家有長輩一定要看!一旦感染這種疾病恐致死
肌肉關節痠痛多休息? 醫:愈睡恐愈累
這個病真恐怖! 讓人面無表情且呼吸衰竭
免疫疾病患者多共病 醫師提醒回診務必檢查肺功能
認識失控的肺纖維化/口乾舌燥狂喝水! 未料肺功能也受損惡化
認識失控的肺纖維化/壽星慶生吹不熄蠟燭 肺功能恐異常應盡速就醫
胸悶胸痛就是心肌梗塞?當心恐是難以早期發現的肺栓塞
氣喘加慢性阻塞性肺病仍抽菸不回診 婦人險送命
68歲老菸槍日抽1包走10分鐘都累 醫師:肺阻塞要戒菸
溫差變化大、未按時服藥 南投醫院急性氣喘病患增兩成
肺纖維化 留意三大警訊
一分鐘爬不完2層樓? 小心你已經是「肺阻塞」的候選人
我肺阻塞40萬人未就醫 急性死亡率22% 爬樓梯就能檢測
車禍無外傷以為痛一下就沒事?小心撞出隱藏致命危機
七旬翁30多年每天一包菸 呼吸「卡卡」肺阻塞
打呼跟睡得好不好無關! 睡眠呼吸中止症不只在睡覺發生,專家揭嚴重下場
台大團隊研發肺阻塞預測系統 掌握7日內發作機率
70歲男感冒併發肺炎引發嚴重氣喘 裝葉克膜救回來
抽菸族喉嚨積痰別輕忽 恐感染肺炎、導致呼吸衰竭
睡覺大聲打鼾、呼吸暫停或嗆到 恐是睡眠呼吸中止症
天氣轉涼溫差大易誘發氣喘 做好3件事控制氣喘不發作!
肺炎防禦力要升級 胸腔病院建議流感肺炎疫苗同時打
非結核分枝桿菌難治 醫師:需多重藥物長期治療
婦罹癌怕開刀 胸腺瘤拖8年長8公分險送命
國衛院研究:長期暴露奈米環境 恐致體內氧化壓力失衡
猜你喜歡
最燒錢的病!有鮪魚肚要注意 醫曝「6飲食習慣」會害腎出問題
噁!67歲男後腦長巨大粉瘤 醫生花3天擠完「蛋沙拉膿液」
宜蘭2老人睡夢中猝死床上 醫師提醒寒流該注意的事
吃到沒熟的豬肉會怎麼樣? 恐怕不是拉肚子而已!醫曝「驚人下場」
詭異!雲嘉上午10人猝死 醫師:溫差遽變最危險
天冷特別容易便秘?9大原因曝光!不是多吃菜就好
他看牙診療一半臉上被滴「濕黏液體」 真相曝光氣炸了!
喉嚨痛不一定是感冒!耳鼻喉科醫:幾種喉嚨痛別輕忽
手癢擠痘卻雙肺感染險喪命 醫:危險三角區勿擠
吃蔬果助順暢,醫師點名這些水果更難消化
寒流席捲機車通勤族 心臟科醫師透露禦寒小撇步!
8千萬人曾發生腦中風! 解剖「 大腦各部位急性中風症狀」...小心慢性致殘
常滑手機會讓記憶力衰退? 專家曝「驚人真相」
他停止呼吸心跳近1小時 大千醫護救回彷如重生
為什麼腳跟總是反覆龜裂、粗糙?醫曝愛做2件事惹禍
回溫隱憂…全台猝死案拉警報
「踮腳尖」好處多!在家就可以做的三款運動,遠離肌少症還能排濕氣
7月大女嬰吞洗衣球急送醫 醫:洗衣球像糖果小心誤食
天冷血管緊縮血壓易飆升 慎防5種心血管疾病發作
便便好臭是腸道警訊? 出現「3形狀、4異色」小心身體快壞了
鍛鍊肌力讓膝關節勇健 簡文仁教你最有效的抗阻力運動
哈佛研究證實:80%的痛風可預防 做到一件事最重要
「酸性體質」不只讓人肥胖,還會加速老化速度 醫師教如何你打造好體質
「殯葬天王」李世聰罹神經膠質細胞瘤 醫:幾乎都是惡性的!8症狀時,必需懷疑腦瘤的可能
冬季皮膚乾癢抓到破皮流血! 常做「4行為」小心癢爆...你中了嗎?
你以為的餓只是大腦覺得餓!「假性飢餓」 當心掉進越吃越多的陷阱
打玻尿酸、PRP只適合早期關節炎 2招降低膝蓋負擔
倒插睫毛找醫美「割雙眼皮」? 醫籲術前搞清楚狀況
別直衝山頂賞雪 醫:幼童5成會有高山症
巧克力比咳嗽藥水更能止咳?專家教你怎麼吃最有效!
矯正代謝力該怎麼做? 醫:恢復粗糙主食,多攝取低GI、低GL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