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看更多

疾病百科

看更多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心臟血管

健檢舒張壓見紅 恐是血管硬化警訊

收縮壓跟舒張壓的數值同等重要,舒張壓出現紅字,可能隱藏動脈硬化的風險。圖/123RF
收縮壓跟舒張壓的數值同等重要,舒張壓出現紅字,可能隱藏動脈硬化的風險。圖/123RF

聽健康

00:00/00:00

一名40多歲男性在健檢中首次發現舒張壓「見紅」,起初並未在意,但同事提醒,父親因長期忽視舒張壓,最後因動脈硬化引發心肌梗塞猝逝。新光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洪惠風指出,收縮壓與舒張壓同等重要,如果舒張壓升高超標,可能反映血管失去彈性,恐有動脈硬化的風險,千萬不可輕忽。

依台灣高血壓學會建議,血壓應維持在120/80mmHg以下,超過此數值即為高血壓。洪惠風解釋,收縮壓反映心臟收縮時的壓力,如果出現異常,與心臟功能問題有關;舒張壓則是心臟舒張時血液回彈的壓力,若超標可能代表血管硬化。坊間流傳「收縮壓比舒張壓重要」是錯誤觀念,兩者都關乎心血管的健康。

美國2025年最新高血壓指引,將130/80mmHg視為「第一期高血壓」,140/90mmHg以上則為「第二期高血壓」。相較之下,台灣標準較寬,收縮壓120到140mmHg、舒張壓80到90mmHg才算第一期高血壓。但洪惠風提醒,收縮壓只要超過120mmHg或舒張壓超過80mmHg,都應有所警覺並且就醫檢查。

洪惠風強調,台灣人比西方人更容易中風,而高血壓是主要危險因子,不能等健檢才注意,20歲後就應養成監測血壓習慣,而量血壓必須找到自己的「中央血壓手」,即左右手中測得最高血壓的一側,才最接近真實數值,建議採「七戰四勝」法,同一天固定時間,分別量左右手與重複測量,持續兩天,選出4次最高的一手,日後以量測此隻手,作為血壓基準。

衛福部國健署指出,量測血壓前,應休息5分鐘,避免交談、憋尿或翹腳,保持腰直、雙腳平放,壓脈帶位置不低於心臟。量測後應做紀錄,一旦超過140/90mmHg,就要諮詢醫師追蹤或治療。

高血壓 動脈硬化 心肌梗塞 中風 血管硬化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