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血壓高是腦梗塞警訊!藥師點名:6種不可輕忽的高血壓類型
不可輕忽的高血壓類型
即使出現高血壓,也無法立刻斷定就是「生病」。不過,高血壓確實是種「警訊」,告訴我們身體潛藏著疾病。
假如血壓沒超過「年齡加90」,不需太擔心,但若符合接下來這幾種類型,就有從高血壓轉變成重大疾病的可能。很可能代表已出現異常,務必儘速就醫。
▼血壓急速上升
你的高血壓是緩緩上升?還是突然飆高?以前血壓大概130,某天卻突然飆到170、180,這時要思考可能體內出現了某種病變。
血壓急速上升的現象,舉例來說,本來應該流動10成的血液,變成只有5成流動。可能腦部或心臟等某處血管出現血栓或阻塞,而影響血液循環。或者,心臟發生某種異常,從心臟開始血壓上升,所以必須針對心臟或腦部進行檢查。總之,不要拖延,請立即上醫院接受醫師的診斷。
▼變得口齒不清
當血栓引發「腦梗塞」時,出現在血液通道裡的血栓會妨礙血液流動,也會導致血壓上升。
腦梗塞發作之前,初期常見下列症狀:
* 嘴巴動作異常,口齒不清 * 說不出話 * 嘴巴無法順利合起 * 單側臉出現麻痺、扭曲 * 單側手腳無法使力、發麻 * 單側眼睛像被遮蓋般,看不清眼前事物 * 視野變狹窄 * 眼前事物出現重疊影像 * 無法順利寫字
這些初期症狀被稱為「暫時性腦缺血發作」,是因為腦內血液循環一時惡化所引起,只要血栓很快溶解,血液循環及血壓就會恢復正常。
所以,很多人在20至30分鐘,或24小時內便解除症狀,也就不以為意。但出現初期症狀的人當中,有50%在48小時內、15%至20%在3個月內會發生腦梗塞。且腦梗塞發作時,高血壓一併出現的比例極高。
曾經發生腦梗塞的人,為避免再度發生,應該徹底管理血壓。除了腦梗塞外,腦內血管破裂引起的「腦出血」,或是覆蓋腦部表面的蜘蛛膜下腔有出血現象,造成「蜘蛛膜下腔出血」等,也會使血壓急速上升,這些要多加注意。
▼發麻
出現高血壓時,除了腦部,也要懷疑是不是心臟出了問題。因心臟瓣膜無法發揮正常功能的「心臟瓣膜疾病」,或是心臟節律不規則的「心律不整」,導致心臟出現小血塊;或是大動脈內的血栓剝落、流出,導致手腳末梢動脈阻塞,形成「栓塞症」,這時會感到手腳麻木、疼痛、冰冷等。
▼呼吸困難、頭昏腦脹
高血壓常讓人心悸、呼吸困難、胸部疼痛、頭昏腦脹。但心悸、呼吸困難也可能是「心律不整」或「狹心症」、「心肌梗塞」等心臟疾病的警訊。
所以,只要覺得不對勁,就應該趕快接受檢查。
▼出現水腫
眼皮好像有點腫、襪子的鬆緊帶痕跡久久未消、常穿的鞋子突然變緊……當這些「水腫」現象與血壓上升同時出現時,代表腎臟可能出了問題。
腎臟是負責調整體內體液量的內臟器官,例如:血液等。它就像是個水龍頭,假如水壓(血壓)升高,它會排出大量的尿液來控制水壓。然而,要是腎功能下降,過濾功能也會變差。等於水龍頭的出水口變小,為了排出水量,便需要較高的水壓(血壓),所以導致高血壓。
出現腎功能下降的疾病有「慢性腎絲球腎炎」、「腎衰竭」。因此,當發現血壓上升時,也要一併檢視是否有以下徵兆:
* 尿液混濁、泡沫多(蛋白尿) * 尿液顏色深,接近褐色(血尿) * 常跑廁所
▼常被旁人關心
罹患嚴重疾病的人,常有感而發地說「難怪之前一直覺得很累」、「總是不太舒服」。當出現異常時,就算沒看到數字,身體也能確實感受到不適。所以,能否察覺到「哪裡不對勁」,是決定命運的關鍵。
不希望依賴藥物的人,不能將身體釋放的訊息以一句「上了年紀」輕輕帶過,應該立即採取行動,主動積極地追查原因。
不過,很多人即使察覺到某種異常,往往會以「太忙」拖延就醫,錯過治療時機。尤其是男性,總以「會影響工作」、「不能造成公司麻煩」等理由延誤診治,很多人因此突然病倒、枉送性命。
要預防這種情況,旁人的關心出乎意料地有效。當聽到很了解自己的人說「你的臉色不太好」、「你看起來很不舒服」、「你是不是很累」,且次數愈來愈多時,要有所警覺,好好關心自己的身體狀況。
血壓突然上升是種警訊,代表出現了某種異常,請務必盡速就醫,徹底查出原因。血壓之所以上升,必定與日常生活習慣有關。要治療生活習慣引起的疾病,唯一的特效藥是改善生活習慣。
如果你是個忙到無暇顧及其他事情的人,接下來所介紹的5分鐘降血壓健康操,簡單到你一定也能做到。請每天花個5分鐘照顧身體,徹底改變自己的高血壓體質吧!
延伸閱讀:
天天喝汽水,養出癌體質!20年罹患3癌的醫生慘痛經驗:這6種食物,不要給小孩吃
●書籍簡介
免吃藥!5分鐘降血壓健康操:患者實證!鍛鍊深層肌,強化心肺,有效降血壓、重返年輕誰でもラクにできる! 降圧ストレッチ
作者: 加藤雅俊
譯者: 石玉鳳
出版社:三采
出版日期:2018/11/02
加藤雅俊 藥劑師藥學預防醫療專家Mit’s enterprise株式會社執行長JHT日本整體療法協會會長JHT日本整體療法學院校長 大學畢業後,進入Roche Diagnostics公司。於研究所(現中外製藥研究所)從事血液相關之開發研究。擔任產品經理,觀察全國醫院之際,發現醫療環境中隱藏的問題。
針對「不依賴藥物也能保持健康年輕的方法」,從飲食、運動、心理照護方面,進行綜合性研究,1995年以預防醫療為宗旨創業。從此,投入經營「身心」調養沙龍以及治療師栽培學院。
獨創「飲食與運動雙管齊下醫學」廣受各方支持。現今,除積極從事健康講座、健康操教室、演講等活動外,亦接受電視、雜誌等專訪。並擔任模特兒及女演員的體內環境保養顧問、職棒球隊及運動員的狀態管理顧問。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胸痛記住這口訣 出現這4狀況需注意是否為急性心肌梗塞
50歲男裝心臟支架7年後胸悶竟又梗塞 再放1支架救命
白天常常想睡覺?醫提醒當心可能與三高、心血管疾病有關
膽固醇多高才叫超標?醫師揭什麼情況下需要服用降膽固醇藥物
健保大數據/110年二尖瓣脫垂門診就醫人次10大院所
健保大數據/二尖瓣脫垂治療特色院所
健保大數據:二尖瓣脫垂患者51至60歲最多 71至80歲就醫率最高
手術治療並非一勞永逸 醫提醒二尖瓣修補或置換需謹慎評估
身材纖瘦高挑是高危險族群!心臟科醫師詳解二尖瓣脫垂常見症狀、治療重點及預防方法
二尖瓣脫垂常伴隨心悸、胸悶 健保大數據揭常見10大共病
服用他汀類藥物能否改善動脈硬化進展?美國醫學會期刊研究解答
連戰傳因中風住院,靠她相助脫險!醫:7大中風危險因子,熟記FAST助判斷
常見「膽固醇迷思」你中幾個?醫破解:太低也非好事
急性中風治療創紀錄遠離失能兩關鍵:FAST及早辨識、打119送醫
8成以上成人曾心悸 醫師:合併這4項症狀快就醫
中風後該如何復健?如何避免再度中風?專家教你怎麼吃才能顧及營養與健康
疫情高峰胸悶不想進醫院 70歲老翁差點出大事
健檢膽固醇數值總是紅字?教授解析數字過高原因
餐廳女服務員左腳比右腳粗一倍 診斷為深部靜脈栓塞
中過風的人再次中風風險高?留意心房顫動高風險因素
高血壓診斷標準修改至130/80 醫揭今年最新指引2重點
大便用力導致腦出血 醫籲高血壓患者慎防便秘
一包鱈魚香絲,竟有可能讓你「高血壓」!營養師教5招預防心血管疾病
胸悶以為染新冠,昏迷竟是心肌梗塞!醫師教分辨二者最大不同
急性腦中風做對兩件事 降低腦損傷與失能打119送醫、讓可決策者同行
你真的會量血壓嗎?1張圖教你正確測量血壓,測量前30分鐘不能吃「1食物」
宿疾復發幸心導管手術及時搶救 醫籲落實定期追蹤
遠離壞膽固醇!國內最新臨床指引公布 超標指數再加嚴
8旬老婦血管阻塞變象腿 機械除栓術讓雙腿復原
一走就喘、乾咳不停 檢查發現肺比身體老20歲
猜你喜歡
膽固醇多高才叫超標?醫師揭什麼情況下需要服用降膽固醇藥物
別讓錯誤姿勢害椎間盤出軌 醫揭7個易引發椎間軟骨突出的日常動作
國內驚見首例「猴痘」個案!會人傳人嗎?有哪些症狀?該如何預防?11個QA一次看懂
腳麻該怎麼改善、預防?醫指2大原因,3種情況盡早檢查!
病毒傳染力很強!醫師詳解猴痘感染途徑、潛伏期及預防方式
男頻尿、夜尿留意攝護腺肥大!攝護腺功能?造成攝護腺肥大原因與如何預防
獨/防猴痘不用第一代天花疫苗 竟有想不到的特殊用途
白天常常想睡覺?醫提醒當心可能與三高、心血管疾病有關
加強核心肌群預防下背痛 專家教怎麼練核心才正確
耳朵癢別亂挖,小心越挖越癢!醫指常見原因,4招有助改善
副總統賴清德椎間盤手術一天出院、免穿背架 名醫解析原因
確診住負壓病房 猴痘指引惹議
二尖瓣脫垂常伴隨心悸、胸悶 健保大數據揭常見10大共病
ELLE總編輯楊茵絜心臟衰竭過世!輕忽甲亢恐釀「甲狀腺風暴」,醫提醒:注意這些不典型症狀
胸痛記住這口訣 出現這4狀況需注意是否為急性心肌梗塞
打過牛痘或水痘疫苗能防猴痘嗎? 醫師給答案
從鞋底磨損看腳部健康!醫指6種情況代表該換鞋了
骨鬆小心!髖關節骨折死亡風險高
首例猴痘侵台 林氏璧分析威脅不比新冠、但有1提醒
骨質疏鬆若中斷治療 恐增加骨折風險
糖友、腎友、免疫疾病患者 也要小心骨鬆危機及早檢測骨密度
巴金森治療/長輩悶悶不樂又憂鬱 恐是巴金森病惡化徵兆?專家提醒:觀察細節揪出長者失能危機
50歲男裝心臟支架7年後胸悶竟又梗塞 再放1支架救命
膝蓋痛只要休息就會好是錯誤觀念?專家:軟骨磨損更快
猴痘侵台關鍵20天 台大醫:入侵社區後「傳播難斷根」
男大生無故翹課還想尋短 檢查發現是躁鬱症
失眠睡不著?專家:與其努力睡覺 不如告訴自己「不要睡著」
糖尿病什麼應該吃、什麼不應該?專家教你讓血糖穩定也能吃飽的關鍵
壯陽藥正確使用不掃興!醫:牢記4重點,不是吃越多越猛
骨鬆未積極治療,腰疼竟脊椎骨折!術後10處裂縫
40歲二寶媽頻尿檢查不出異常 醫師發現這問題做雷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