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60多歲婦人有高血壓病史,日前跟朋友出遊,在大太陽下走了整天,返家隔日頭暈無力,本以為血壓飆高,就醫卻發現發高燒、血壓掉到84/46 mmHg,是平時的一半,原來是太熱脫水中暑,打點滴補水,血壓才回升。
收治病患的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主任巫慶仁說,婦人就醫時血壓明顯偏低(正常為120/70 mmHg),體溫高達攝氏38.7度,舌頭乾紅、無舌苔,問診發現她前一天參加旅遊團,研判因散熱及排汗機能差,導致脫水中暑。
巫慶仁說,有高血壓、心臟病的高齡長輩,因藥物及生理代償系統反應較慢、不易排汗,加上最近氣溫動輒飆破34度,很容易不知不覺間脫水,且低血壓症狀延遲至隔日才出現。
晴美旗后診所院長朱家煌表示,有持續服用降血壓藥的患者,若在烈日下活動又沒有適時補水,會因藥物作用使血壓降得過低,嚴重時恐引發腎衰竭甚至休克,應適時補充水分,預防中暑。
當太熱身體不舒服時,應趕快移動到清涼環境坐下或平躺、 使用微溫水或冷水擦拭身體、補充水分,烈日下應穿防曬且避免悶熱的衣物;有慢性病史的長輩或兒童應避免高溫下在戶外運動。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