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歲的沈胡女士5年前經常感到疲倦,某天昏倒送醫,發現罹患心肌梗塞,治療後原以為恢復健康,今年3月因呼吸困難再度昏厥,送醫檢查才知心肌梗塞惡化為心臟衰竭,差點死亡。根據心臟基金會調查,國人對心臟問題認知不足,有6成7民眾低估心臟衰竭危險性,倘若延誤治療,恐增加死亡風險。
心臟基金會針對全台40歲以上民眾,進行「台灣壯年心臟衰竭認知」網路調查。回收的349份問卷中,多數受訪者雖聽過心臟衰竭,但有三分之二的人對疾病沒有清楚認識,高達9成民眾誤認被醫師診斷出心臟衰竭,等於自己「快死了」。
亞東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任吳彥雯表示,心臟衰竭俗稱心臟無力,是指心臟功能受損時,從心臟輸出的血液無法提供全身代謝所需,症狀包括疲倦、下肢水腫、呼吸困難等,因初期症狀難與其他疾病區別,不易於第一時間找對醫師對症治療。
心臟基金會副執行長葉宏一表示,即使在醫療先進國家,心臟衰竭的死亡率仍將近50%,遠高於大腸癌的死亡率35%。據健保資料統計,台灣每年約兩萬兩千人因嚴重心臟衰竭住院,若未經妥善治療,3個月內再住院率為30%。
葉宏一說,心臟衰竭的高危險族群包括65歲以上老人、心臟疾病患者或有家族史的人,以及具三高體質的民眾。若認知不足、推延確診時間,患者除了有高死亡率威脅,住院也會延長,呼籲養成對心臟疾病的正確認知。
要避免心臟衰竭惡化,控制體重相當重要。馬偕醫院營養課長蔡一賢說,病人飲食必須限制鈉和水的攝取量,還要視食物種類控制總重量,並監控血壓,及遵從醫師服藥。
基隆長庚醫院心臟衰竭中心個案管理師劉敏慧說,若沒有落實自我居家照護,出院後仍易再發作,反覆進出醫院。
沈胡女士說,心臟衰竭讓她胸悶難耐、下肢腫脹,晚上睡覺平躺感覺呼吸困難,非常痛苦。但接受專業治療後,已能與親友到處趴趴走,重拾快樂生活。
▍提供優質新聞,還需要你的鼓勵,按讚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