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研究:愛喝即溶咖啡,黃斑部病變風險大增!最終可能失明

最新文章

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看更多

疾病百科

看更多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消化系統

胃食道逆流普遍,胃鏡卻未必能檢出異常!喉嚨有異物感要趕快找病因

胃食道逆流示意圖。
胃食道逆流示意圖。
圖/ingimage

聽健康

00:00/00:00

如果經常「胃糟糟」,出現胃悶、胸口灼熱、口苦、吞嚥困難等症狀,小心胃食道逆流上身!馬偕紀念醫院內科門診護理師曾怡鈞表示,胃食道逆流是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台灣盛行率25%,亦即每4人就有1人有胃食道逆流困擾,且持續上升;但部分患者就算透過胃鏡檢查,仍難以發現明顯異常。

胃食道逆流主要是因胃中的胃酸或氣體回流至食道,造成患者的胃部及食道的不適。曾怡鈞指出,臨床上通常會先以氫離子幫浦抑制劑(PPI)作為試驗性治療,並藉觀察患者對其反應來確定診斷;如果症狀反應不佳,則會進行胃鏡檢查,可直接觀察胃食道逆流引起的食道發炎程度,並檢查是否有其他併發症。

依發炎程度 分成四級

根據胃鏡的觀察,臨床會使用「洛杉磯分類(Los Angeles Classification)」,依食道黏膜發炎損傷程度分為A、B、C、D四級,A級最輕微、D級最嚴重,長期嚴重的食道發炎則可能增加罹患食道癌風險。

.A級:黏膜受損長度≦5毫米

.B級:損傷長度>5公釐

.C級:受損橫跨兩條皺摺,但涵蓋<食道圓周75%

.D級:受損橫跨兩條皺摺,且涵蓋≥食道圓周75%

曾怡鈞表示,若出現C或D級的嚴重逆流性食道炎、合併巴瑞特氏食道變化,或食道狹窄等併發症,即可視為明確的胃食道逆流證據。

然而,部分患者即便胃鏡未見明顯異常,仍反覆出現相關症狀,則可能需要做攜帶式胃食道逆流檢查儀的檢查。曾怡鈞說,健保有給付「有線酸鹼值與阻抗測定檢查」,是把細導管放在食道與胃交界約5公分處,檢測24小時,導管可偵測食道下段的酸鹼值變化與食道內的電阻變化,因此可以確認是否有非酸性的逆流或是氣體逆流。

另一種檢測為「無線食道酸鹼檢測膠囊」,目前尚未納入健保給付,是把微型膠囊置於食道與胃交界約6公分處,持續監測48至96小時,膠囊會將食道下端的酸鹼值變化傳輸到外部儀器上。

喉嚨異物感 要找病因

曾怡鈞提醒,如果出現喉嚨異物感、吞嚥困難等情況,不妨從日常生活中找原因,並與專科醫師討論是否需要接受進一步檢查。目前胃食道逆流治療以藥物為主,並且搭配減重與飲食習慣調整,才能有效改善症狀;若效果不佳,可考慮手術治療。

預防胃食道逆流4招 製表╱李青縈
預防胃食道逆流4招 製表╱李青縈

胃食道逆流 發炎 吞嚥困難 巴瑞特氏食道 減重 食道癌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