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大約有36個重要器官,其中膽囊大小僅有4~9公分左右,約60毫升的容量。然而小小膽囊卻能產生成百上千的膽結石,嚴重危害到人體健康。
許多人患了膽石症而不自知,等到腹痛發作檢查時,才驚覺自己的膽囊竟已佈滿大大小小的石頭。才16歲的高中男孩就中招了,你還不注意嗎?
16歲高中生患膽囊結石,手術切除悔不當初
16歲的高中生小陳(化名)某天吃完飯突然覺得肚子疼,本來只是輕微疼痛,回到家後疼痛越來越劇烈。小陳抱著肚子直打滾,家人匆匆忙忙駕車帶小陳上東陽市人民醫院檢查。
肝膽外科的主任醫師王賓對小陳進行了超音波檢查,檢查結果一出來,小陳的父母驚呆了。
超音波提示:膽囊結石(充滿型)。
王醫生告訴小陳的父母,小陳的膽囊內充滿結石,只能進行膽囊切除,否則還會有復發和癌變的風險。
小陳的父母痛苦地回憶,以前小陳就已經檢查出膽囊有結石,但吃了藥疼痛的症狀就漸漸消失了,本以為小陳的病已經好了,沒想到小陳腹部疼痛又開始發作。
當王醫生問起小陳的飲食狀況,小陳的父母告訴王醫生,小陳每天早上都會吃四五個雞蛋。雖然無法查明小陳患膽囊結石是否與吃雞蛋有關,但王醫生提醒,蛋白質是人體所需的重要營養物質,但攝入還是需要注意控制用量。蛋白質和脂肪均能刺激縮膽囊素,一次性過多攝入高蛋白質食物不利於膽囊疾病患者,但沒有足夠的蛋白質也不利於修復肝膽組織的損傷。
小陳的父母擔憂地送小陳進手術室,看著原本活蹦亂跳的孩子躺著挨刀,悔不當初。
結石雖小,發作時苦不堪言
1.腹痛
膽結石最為典型的特色就是膽絞痛,也就是在患者上腹或者右上腹部位出現陣發性痙攣性的疼痛,而且這種症狀還會越來越嚴重,在這個過程當中還會慢慢向右肩背部位放射。
王醫生表示,有九成以上的膽絞痛會突然出現,尤其是在吃東西太飽或者是過度勞累、劇烈運動之後更加明顯。躺著的時候結石很容易進入到膽囊管內,因此一部分患者在晚上睡覺的時候會突然性疼痛起來。
每次疼痛發作,會持續長達十分鐘到幾個小時,當這種疼痛感慢慢消失之後就代表著結石慢慢進入到了膽囊。因此王醫生強調,一旦出現這樣的症狀,一定要及時就醫。
2.噁心嘔吐
膽結石急性發作不僅會出現疼痛的症狀,患者還會伴隨著噁心嘔吐這類胃腸道反應,但是即便嘔吐之後疼痛感也不會緩解,在出現這類症狀之後患者經常會表現出厭惡油膩食物以及腹脹、消化不良的症狀。
3.發熱
膽結石會引起膽囊炎,而膽囊炎會導致身體發熱,因此壞疽性膽囊炎跟化膿性膽囊炎會出現發熱症狀,一些患者還會伴隨著不同程度寒顫的現象。
4.黃疸
王醫生表示,一些膽結石患者還會出現黃疸,主要表現為眼睛鞏膜顏色變黃,又易被誤認為是"肝炎"。這是由於膽結石合併膽囊炎引起膽總管梗阻而導致的。
膽囊結石的誘因
膽結石是現在生活中比較嚴重的一種疾病,對於這種疾病,許多人都不太了解,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會導致患膽囊結石呢?
王醫生表示,膽石症有多種高危因素, 如性別、肥胖、年齡、多次妊娠、家族史及地區因素, 除此之外, 既往膽道感染史、吸煙、飲酒等也會增加結石發生風險。
高脂、高糖、高蛋白、低纖維飲食會增加膽結石的發生率。長期不吃早餐或飲食不規律,會使膽汁排泌規律紊亂,膽汁濃度增加,有利於細菌繁殖,容易促進膽結石的形成。高糖、高油脂、高膽固醇、暴飲暴食都會增加膽結石風險。
除此之外,膽結石還與家庭遺傳、藥物等因素有關,快速減肥群體、長期吃素、愛吃零食、缺少運動、長期熬夜等群體也會增加膽結石的發病風險。
另外,有研究表明慢性病毒型肝炎、直腸癌、心肌缺血會增加膽結石的發病風險。目前發現丙肝患者膽結石發病率明顯增加, 原因可能是病毒引發的免疫反應導致膽囊及膽管細胞的損傷, 致使膽囊功能受損, 加之膽汁分泌異常, 從而容易形成結石。
得了膽結石到底要不要切除膽囊
膽結石,要不要切除膽囊,在醫學上也充滿爭議。切除,手術後可能出現消化不良、腹瀉、膽汁反酸性胃炎、膽囊切除術症候群……但不切除,膽結石症狀可謂是“痛不欲生”,還有癌變等風險。得了膽結石,究竟要不要切?
5類人群積極手術
※ 結石位置不好,容易堵塞膽管誘發更嚴重疾病的患者;
※ 藥物治療無法改善,有破裂或是癌變風險人群;
※ 除了結石,膽囊有其他病變的患者;
※ 膽囊結石直徑大於1cm的患者;
※ 有膽囊癌家族史的患者。
王醫生說,像小陳這樣膽囊中充滿了結石的患者,也需要切除膽囊,避免發生癌變。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